指日可待

成語拼音

zhǐ rì kě dài

指日可待成語解釋

指日可以指出日期,爲期不遠;待期待。爲期不遠,不久就可以實現。

典故出處

清·錢彩《說岳全傳》第三十一回是以我主上神佑,泥馬渡江,正位金陵,用賢任能,中興指日可待。”

成語典故

成語造句

我們一直爲之努力的目標,在大家齊心協力的拼搏下,成功已然指日可待。

成語故事

在歷史的長河中,有許多令人矚目的時刻,其中就有這樣一段故事,展現了“指日可待”的力量和希望。 在戰國時期,秦國經過商鞅變法之後,國力日益強盛,逐漸有了兼併六國、統一天下的野心。而在其他六國之中,趙國一度是實力較爲強大的一個。 然而,趙國在長平之戰中遭遇重創,四十萬大軍被秦國坑殺,國力從此一蹶不振。此時的秦國,兵鋒正盛,對其他諸侯國形成了巨大的威脅。 在這樣的局勢下,燕國的太子丹深感憂慮。他深知燕國弱小,難以與秦國正面抗衡,但又不願坐以待斃。於是,太子丹決定派遣荊軻前往秦國,試圖刺殺秦王嬴政,以延緩秦國東進的步伐。 荊軻是一位勇敢且有謀略的義士,他深知此去凶多吉少,但爲了燕國的存亡,依然義無反顧。太子丹爲荊軻準備了豐厚的禮物,包括燕國的地圖和秦國叛將樊於期的首級。 荊軻帶着秦舞陽一同踏上了前往秦國的征程。在秦國的朝堂之上,荊軻向秦王嬴政獻上了樊於期的首級和燕國的地圖。當嬴政展開地圖觀看時,圖窮匕見,荊軻迅速拿起匕首刺向秦王。然而,這一驚險的刺殺行動最終以失敗告終,荊軻被秦王的侍衛所殺。 荊軻的刺殺行動雖然失敗了,但他的英勇事蹟卻傳遍了各國。燕國人民對荊軻的義舉充滿了敬佩和感激。 與此同時,秦國並沒有因爲荊軻的刺殺而停止統一天下的步伐。秦王嬴政更加堅定了消滅燕國的決心,隨即派遣大軍攻打燕國。燕國軍隊在秦軍的強大攻勢下節節敗退。 在這危急存亡之秋,燕國的一位將領挺身而出,他帶領着燕國的殘軍與秦軍進行了殊死搏鬥。這位將領深知燕國的命運已經危在旦夕,但他堅信只要燕國軍民團結一致,奮勇抵抗,就還有一線生機。 在一次戰鬥中,燕國軍隊憑藉着頑強的意志和出色的戰術,成功擊退了秦軍的多次進攻。這讓燕國人民看到了希望,他們紛紛響應將領的號召,投身到保衛國家的戰鬥中。 經過艱苦卓絕的戰鬥,燕國的局勢逐漸穩定下來。雖然秦國的實力依然強大,但燕國軍民的抵抗讓他們的進攻步伐放緩。此時,燕國上下都堅信,只要他們繼續堅持下去,趕走秦軍,保衛國家的和平與安寧,便是指日可待之事。 可惜的是,歷史的車輪終究無法阻擋秦國統一的步伐。最終,燕國還是被秦國所滅,但燕國軍民在那段艱難歲月中所展現出的勇氣和信念,永遠值得後人銘記。

指日可待-成語圖片

指日可待成语图片

其他成語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