陟罰臧否

成語拼音

zhì fá zāng pǐ

陟罰臧否成語解釋

賞罰褒貶。

典故出處

《三國志·蜀志·諸葛亮傳》宮中府中,俱爲一體,陟罰臧否,不宜異同。”

成語典故

郡邑守令仰望風采,陟罰臧否,在其一言。★章炳麟《革命道德論》

成語造句

公司的管理應當公平公正,不能因人而異,要做到像諸葛亮說的那樣“陟罰臧否,不宜異同”。

成語故事

在古代的蜀漢,局勢動盪,劉備離世後,諸葛亮肩負起了治理國家的重任。 當時,蜀漢面臨着諸多內外挑戰。國內經濟亟待發展,民生困苦;外部曹魏虎視眈眈,東吳態度曖昧。諸葛亮深知,要想讓蜀漢得以存續和發展,必須有一套公正嚴明的賞罰制度。 他在處理政務時,極爲注重對官員和將士們的行爲進行評判,真正做到了陟罰臧否。對於那些忠心耿耿、爲國爲民立下功勞的臣子,他毫不吝嗇地給予賞賜和提拔。比如,姜維忠勇可嘉,在戰場上屢立戰功,諸葛亮不僅對其加以褒獎,還委以重任,讓他有更多機會施展才華。 然而,對於那些玩忽職守、貪污腐敗或是作戰不力的人,諸葛亮也絕不姑息。有一位將領,在一次重要的戰役中,因膽小怯戰,導致錯失良機,使蜀軍遭受了重大損失。諸葛亮在查明真相後,不顧衆人求情,按照軍法嚴厲懲處了這位將領。 諸葛亮這樣公正無私的陟罰臧否,使得蜀漢上下風氣爲之一振。官員們兢兢業業,不敢有絲毫懈怠;將士們在戰場上奮勇殺敵,只爲能建立功勳。 在歷史上,也有許多類似的例子。比如商鞅變法時期,商鞅通過嚴格的賞罰制度,使得秦國迅速強大起來。有功必賞,有罪必罰,讓秦國百姓都知道了法律的威嚴,從而積極耕戰,爲秦國的崛起奠定了基礎。 諸葛亮的陟罰臧否,爲蜀漢帶來了相對穩定的局面。儘管最終蜀漢未能完成統一天下的大業,但他這種公正嚴明的治理方式,卻成爲了後世傳頌的典範。其智慧和勇氣,以及對公正的堅守,永遠值得我們銘記和學習。

陟罰臧否-成語圖片

陟罰臧否成语图片

其他成語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