終焉之志
成語拼音
- zhōng yān zhī zhì
終焉之志成語解釋
- 在此安身終老的想法。
典故出處
- 南朝梁·沈約《宋書·傅隆傳》義熙初,年四十,始爲孟昶建威將軍,員外散騎侍郎。坐辭兼,免。復爲會稽徵虜參軍。家在上虞,及東歸,便有終焉之志。”
成語典故
- 羲之雅好服食養性,不樂在京師,初渡浙江,便有終焉之志。(《晉書·王羲之傳》)
成語造句
- 他歷經千帆,嚐遍世間冷暖,心中卻始終懷揣着終焉之志,不曾有半分動搖。
成語故事
- 在古代的一個國度裏,有一位名叫李恪的賢士。
李恪出生於一個普通的書香門第,自幼聰慧過人,勤奮好學,對世間的道理和學問有着深深的熱愛與追求。他心懷壯志,渴望能夠爲國家和百姓做出一番偉大的事業。
成年後,李恪憑藉着自己的才華和努力,通過科舉考試步入仕途。起初,他擔任的是一個地方小官,但他始終兢兢業業,一心爲百姓謀福祉。他公正廉潔,不畏權貴,堅決打擊地方的惡勢力,使得當地的治安得到了極大的改善,百姓們過上了安寧的生活。
然而,官場的複雜和黑暗遠遠超出了他的想象。一些權貴爲了自身的利益,對他進行百般刁難和打壓。他們設計陷害,試圖讓李恪失去官職,甚至面臨牢獄之災。但李恪堅守自己的原則和信念,從未向惡勢力低頭。
儘管李恪在仕途上遭遇了重重困難,但他從未放棄自己的理想和抱負。他深知,要改變這個國家的現狀,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和代價。在一次朝廷的政治鬥爭中,李恪因爲堅守正義而被排擠出了核心權力圈,被貶到了一個偏遠的地區。
在那裏,生活條件艱苦,工作任務繁重,但李恪卻毫無怨言。他依舊全心全意地爲當地的百姓服務,興修水利,發展農業,開辦學校,讓這個原本貧困落後的地區逐漸煥發出新的生機。
隨着歲月的流逝,李恪的身體逐漸衰弱,但他的心志卻從未動搖。他始終銘記着自己當初踏入仕途時的那份初心,那份爲國家和百姓奉獻一生的決心。
終於,在他年老之時,他決定辭官歸隱。當人們問他爲何要在此時離開官場時,他淡然一笑,說道:“我一生爲了理想奔波,如今已力不從心,但我心中的終焉之志從未改變。我雖離開官場,但我對國家和百姓的關心永遠不會消失。”
李恪的故事在民間傳頌開來,人們對他的高尚品質和堅定信念充滿了敬佩。他用自己的一生詮釋了“終焉之志”的真正含義,那就是無論遭遇多少艱難險阻,無論身處何種境地,都始終堅守自己內心的信念和追求,直至生命的最後一刻。
終焉之志-成語圖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