衆怨之的
成語拼音
- zhòng yuàn zhī dì
衆怨之的成語解釋
- 衆人怨恨的目標。
典故出處
- 清·吳研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》第十一回可見得我們就這大關的事不是好事,我這當督檢的,還是衆怨之的呢。”
成語典故
- 無
成語造句
- 他在公司裏獨斷專行,絲毫不考慮他人的意見和利益,最終成爲了衆怨之的。
成語故事
- 在古代的一個王朝,國家歷經多年的繁榮昌盛,但在後期,由於君主的昏庸和姦臣的當道,局勢逐漸變得混亂不堪。
當時,朝廷中有一位官員名叫趙甫,他出身貧寒,憑藉着自己的才華和努力一步步爬上了高位。然而,權力和財富漸漸腐蝕了他的內心。趙甫爲了鞏固自己的地位,不擇手段地排除異己,誣陷忠良。
他利用君主對他的信任,大肆搜刮民脂民膏,使得百姓生活苦不堪言。同時,他在朝廷中拉幫結派,打壓那些敢於直言進諫的忠臣。一時間,朝廷上下烏煙瘴氣,正義之士紛紛被排擠。
趙甫的所作所爲引起了越來越多人的不滿。民間怨聲載道,百姓們對他恨之入骨。而在朝廷內部,一些尚有良知的官員也對他的行徑感到憤怒和憂慮。
終於,一場嚴重的旱災降臨了。農田顆粒無收,百姓流離失所,餓殍遍野。而趙甫不僅沒有采取有效的救災措施,反而趁機中飽私囊,將救災的款項據爲己有。
這時,一位名叫李義的年輕官員挺身而出,他收集了趙甫的種種罪行,向君主上書彈劾。李義在奏摺中詳細列舉了趙甫的貪污腐敗、欺壓百姓以及禍亂朝綱的行爲,懇請君主嚴懲這個奸臣。
君主在最初的時候,對李義的奏摺並未予以重視,因爲他被趙甫的花言巧語所迷惑。但隨着越來越多的官員和百姓紛紛上書聲討趙甫,君主開始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。
經過一番調查,君主終於看清了趙甫的真面目,龍顏大怒,下令將趙甫革職查辦。趙甫的罪行被公之於衆,他成爲了衆怨之的,人人皆曰可殺。
最終,趙甫被處以極刑,他的家產被沒收,用來救濟受災的百姓。正義得以伸張,百姓們歡呼雀躍,朝廷也逐漸恢復了往日的清明。
這個故事告訴我們,作惡多端、損害衆人利益的人,終將成爲衆怨之的,受到應有的懲罰。正如《左傳》中所說:“多行不義必自斃。”那些爲了個人私利而不顧國家和人民的人,最終都不會有好下場。
衆怨之的-成語圖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