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裵列鼎

成語拼音

chóng yīn liè dǐng

重裵列鼎成語解釋

喻指生活富貴,位居高官。

典故出處

元·關漢卿《拜月亭》第四折忒心偏,覷重裵列鼎不值錢,把黃齏淡飯相留戀,要徹老終年。”

成語典故

成語造句

在那個奢華的時代,許多貴族家中裝飾精美,膳食豐盛,可謂重裵列鼎。

成語故事

在春秋戰國時期,各國紛爭不斷,局勢動盪。有一個叫趙括的年輕人,出生於趙國的貴族之家。 趙括自幼聰慧,熟讀兵書,談論起兵法來滔滔不絕,就連他的父親趙國名將趙奢有時都難以駁倒他。然而,趙奢深知兒子雖然理論豐富,但缺乏實戰經驗和真正的洞察力。 隨着時間的推移,秦國與趙國在長平展開了一場決定兩國命運的大戰。趙國起初任用經驗豐富的老將廉頗,廉頗深知秦軍強大,採取了堅守不出的戰略。但長時間的對峙讓趙國的國力漸漸不支,趙王開始對廉頗的戰略感到不滿。 就在此時,趙括毛遂自薦,憑藉着他平日裏對兵法的高談闊論,獲得了趙王的信任。趙王不顧衆人的反對,決意讓趙括取代廉頗統領趙軍。 趙括一到軍中,便推翻了廉頗的防守策略,急於主動出擊。他自認爲深諳兵法,卻沒有真正理解戰爭的複雜性和殘酷性。 秦軍將領白起抓住了趙括急於求勝的心理,佯裝敗退,誘敵深入。趙括不知是計,率領大軍長驅直入。最終,趙軍陷入了秦軍的重重包圍,四十多萬趙軍全軍覆沒。 長平之戰的慘敗,使得趙國國力大損,從此一蹶不振。 而在趙國的另一個角落,有一位商人叫呂不韋。他獨具慧眼,看出了在趙國做人質的秦國公子異人具有潛在的價值。呂不韋傾盡家財,精心策劃,通過一系列的運作,成功地幫助異人返回秦國,併成爲了秦國的太子,最終登上了秦王的寶座,這就是莊襄王。 呂不韋也因此獲得了極高的地位和財富,家中賓客盈門,生活重裵列鼎,無比奢華。他還組織門客編寫了著名的《呂氏春秋》,試圖展示自己的治國理念和智慧。 然而,呂不韋的權勢過大,引起了秦王政的不滿。最終,呂不韋被罷黜,被迫遷往蜀地,在途中飲鴆自盡。 重裵列鼎的生活,有時看似風光無限,卻也可能隱藏着無盡的危機。無論是趙括的紙上談兵導致的國破家亡,還是呂不韋的權傾一時最終落得悲慘結局,都警示着後人:浮華背後,需有真才實學和清醒的頭腦,方能長久立足於世。

重裵列鼎-成語圖片

重裵列鼎成语图片

其他成語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