粥少僧多
成語拼音
- zhōu shǎo sēng duō
粥少僧多成語解釋
- 比喻東西少而人多,不夠分配。
典故出處
- 鄒韜奮《學校與商場》引星翁文小學教員比較是刻苦一點,可是各地因爲粥少僧多,常常爲爭奪飯碗而鬧得烏煙瘴氣。”
成語典故
- 粥少僧多,向隅者自然在所難免。★聶紺弩《莎士比亞應該後悔》
成語造句
- 每年的就業季,崗位有限而求職者衆多,形成了粥少僧多的局面,很多人難以找到理想的工作。
成語故事
- 在古代的一個時期,天下大亂,戰火紛飛,百姓們流離失所,生活苦不堪言。
在某個地區,有一座規模不算小的寺廟。由於戰亂,許多百姓紛紛涌入寺廟尋求庇護。寺廟中的和尚們秉持着慈悲之心,盡力收留這些無家可歸的人,併爲他們提供簡單的粥食以充飢。
然而,隨着涌入寺廟的人數越來越多,寺廟裏的糧食儲備逐漸變得緊張起來。儘管和尚們想方設法節省糧食,每天熬製的粥依然是遠遠不夠分配。
一天清晨,和尚們像往常一樣準備熬粥分發。飢餓的人們早早地在粥棚前排起了長長的隊伍,每個人的眼中都充滿了期待和渴望。當粥熬好開始分發時,人們發現那鍋裏的粥稀稀拉拉,少得可憐,可等着喝粥的人卻衆多。
人羣中開始出現了抱怨和爭吵聲。有人說:“這一點點粥,怎麼能夠我們這麼多人喫呢?”還有人說:“僧多粥少,這可如何是好?”
這時,一位年長且德高望重的和尚站了出來,他說道:“諸位施主,如今戰亂頻繁,糧食匱乏,我們寺廟也是竭盡全力爲大家提供些許幫助。雖然粥少,但我們要相互理解,共同度過這艱難的時刻。”衆人聽了,雖心中仍有不滿,但也知道寺廟和和尚們已經盡力,漸漸地安靜了下來。
在這粥少僧多的困境中,人們學會了分享和忍耐。他們明白,只有團結一心,才能在這亂世中求得一絲生機。
後來,戰亂終於平息,百姓們逐漸回到了自己的家園,重新開始了生活。而“粥少僧多”這個詞,則被用來形容資源短缺而需求衆多的情況,成爲了人們在面對類似困境時常常提及的典故,提醒着人們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與富足。
粥少僧多-成語圖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