助邊輸財

成語拼音

zhù biān shū cái

助邊輸財成語解釋

邊邊防;輸捐獻。捐獻財物作鞏固邊防的費用。

典故出處

《漢書·卜式傳》時漢方事匈奴,式上書,願輸家財半助邊。”

成語典故

夫賑饑出粟,猶是遊俠之風;助邊輸財,不遺忠愛之末。(清·歐陽巨源《官場現形記序》)

成語造句

在國家面臨困難的時候,各界人士紛紛挺身而出,有的奔赴前線,有的則助邊輸財,共同爲了國家的安危貢獻力量。

成語故事

在古代,國家的穩定與繁榮常常依賴於民衆的支持和奉獻。在一個朝代的動盪時期,就發生了一段感人至深的助邊輸財的故事。 當時,邊疆戰事頻繁,敵軍來勢洶洶,國家的安危受到了嚴重的威脅。朝廷爲了抵禦外敵,急需大量的物資和軍費。然而,國庫空虛,難以支撐長期的戰爭開銷。 在一個小鎮上,有一位名叫李義的富商。他平日以誠信經營生意,積累了豐厚的家產。當他聽聞國家面臨的困境後,心中涌起了強烈的愛國之情。 李義深知,國家興亡,匹夫有責。他決定挺身而出,爲國家的邊疆戰事貢獻自己的力量。於是,他召集了家中的所有人員,包括妻子、兒女和夥計們,表達了自己想要助邊輸財的決心。 他的妻子起初有些擔憂,說道:“老爺,我們辛苦積攢下這些家業不易,若是都捐了出去,日後的生活可如何是好?”李義堅定地回答:“夫人,沒有國哪有家?如今國家有難,我們怎能只顧自己的安逸?” 兒女們也紛紛表示支持父親的決定。李義欣慰地點點頭,開始着手準備捐贈事宜。他不僅將家中的大量金銀財寶拿了出來,還變賣了許多產業,換成了急需的糧草和兵器。 李義的舉動在小鎮上引起了轟動。一開始,有些人不理解他的行爲,甚至在背後說他傻,認爲他把自己的財富白白送給了朝廷。但李義不爲所動,他堅信自己所做的是正確的。 在李義的帶動下,小鎮上的其他商戶也紛紛響應。有的捐出了錢財,有的送去了物資。大家齊心協力,共同爲邊疆戰事貢獻力量。 朝廷得知了李義等人的義舉,大爲感動。皇帝親自下旨表彰他們的愛國精神,並給予了他們榮譽和賞賜。但李義等人表示,他們並非爲了賞賜,而是真心希望國家能夠早日戰勝外敵,恢復和平。 最終,在朝廷和民衆的共同努力下,邊疆戰事取得了勝利,國家得以安寧。而李義助邊輸財的故事也被人們傳頌千古,成爲了愛國精神的典範。 正如古人云:“天下興亡,匹夫有責。”在國家面臨困難的時候,每個人都應該像李義一樣,挺身而出,爲國家的繁榮和穩定貢獻自己的力量。助邊輸財,不僅僅是一種物質上的支持,更是一種精神上的傳承,激勵着後人在國家需要的時候,勇敢地擔當起責任。

助邊輸財-成語圖片

助邊輸財成语图片

其他成語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