臥榻之旁,豈容他人鼾睡

成語拼音

wò tà zhī páng,qǐ róng tā rén hān shuì

臥榻之旁,豈容他人鼾睡成語解釋

自己的牀鋪邊,怎麼能讓別人呼呼睡大覺?比喻自己的勢力範圍或利益不容許別人侵佔。

典故出處

清·夏敬渠《野叟曝言》第145回:“昔人云:‘臥榻之旁,豈容他人鼾睡’,‘養癰致患’,猝然一發,勢若燎原矣。”

成語典故

公元960年,趙匡胤建立宋朝,他採取各個擊破的戰略,先後攻滅了荊南、湖南、後蜀等國。974年,他召南唐後主李煜到汴京朝見。李煜擔心自己被扣押,就派徐鉉到汴京求和。宋太祖直截了當地說:“臥榻之旁,豈容他人鼾睡?”。

成語造句

在自己的勢力範圍內,絕對不容許有任何威脅存在,正所謂臥榻之旁,豈容他人鼾睡。

成語故事

在很久以前,有一個強大的國家,其國王英明神武,國家繁榮昌盛。然而,周邊的一些小國卻時常對其虎視眈眈。 這個強大國家的邊境地區,與一個較小的鄰國接壤。這個小鄰國雖然國力不如大國,但也有着自己的野心和盤算。起初,兩國之間還算相安無事,偶爾有些小摩擦,也都能通過協商解決。 可是隨着時間的推移,小鄰國的國王逐漸產生了擴張領土的想法。他開始暗暗地在邊境地區集結兵力,試圖尋找機會蠶食大國的領土。大國的國王很快就察覺到了鄰國的異動,他深知不能任由鄰國這樣發展下去,否則必將對自己的國家造成嚴重的威脅。 於是,大國國王果斷採取行動,派遣使者前往鄰國,嚴正警告對方不要輕舉妄動。然而,小鄰國的國王卻不以爲然,認爲大國只是虛張聲勢,不會真的對他們採取行動。 大國國王見警告無果,終於下定決心要給鄰國一個深刻的教訓。他親自率領大軍,開赴邊境。在一場激烈的戰鬥中,大國軍隊展現出了強大的實力,將鄰國的軍隊打得落花流水。 小鄰國的國王這才如夢初醒,意識到自己的錯誤。他後悔不已,想要求和,但大國國王卻態度堅決。他對小鄰國的國王說道:“臥榻之旁,豈容他人鼾睡!我的國家絕不容許有任何威脅存在,你們必須爲自己的行爲付出代價。” 最終,小鄰國不得不割地賠款,向大國表示臣服。從此,這個強大的國家再次恢復了往日的平靜與安寧,而“臥榻之旁,豈容他人鼾睡”這句話也成爲了警示後人的名言,提醒人們要時刻保持警惕,守護自己的領土和權益,不容許他人有絲毫的侵犯。歷史上,這樣的事例屢見不鮮。比如在古代中國,各個朝代的統治者們爲了維護國家的穩定和安全,都會對周邊的勢力保持高度的戒備。他們深知,一個小小的隱患如果不及時處理,很可能會引發巨大的危機。這句成語所蘊含的道理,不僅僅適用於國家之間,在個人生活中也同樣具有重要的意義。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空間和利益,當遇到他人試圖侵犯或干擾時,我們也應該勇敢地站出來維護自己的權益,不容許他人隨意踐踏。

臥榻之旁,豈容他人鼾睡-成語圖片

臥榻之旁,豈容他人鼾睡成语图片

其他成語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