百聞不如一見

成語拼音

bǎi wén bù rú yī jiàn

百聞不如一見成語解釋

聞:聽見。聽得再多,也不如親眼見到一次。

典故出處

《荀子·儒效》:“聞之不若見之。”《漢書·趙充國傳》:“百聞不如一見,兵難遙度,臣願馳至金城,圖上方略。”

成語典故

漢朝的時候,西邊湟水一帶,聚居着羌族人,稱爲西羌。自從漢武帝打敗匈奴以後,西羌比較安定。漢宣帝時,朝廷派了官員渠安國去西羌視察。那裏的一些部落請求朝廷放寬禁令,但問題沒有解決,渠安國就回來了。  過了不久,西羌的一些部落聯合起來渡過湟水,並派人與匈奴聯繫。渠安國帶了一批人馬再去西羌,結果被西羌打得大敗。  再派誰去呢?宣帝派人向老將軍趙充國請教。趙充國說:我去最合適了。宣帝又派人問趙充國:皇上請將軍估計一下西羌的情況,他們的實力如何,該派去多少人馬?趙充國說:百聞不如一見。對方軍事上的情況如何,在後方很難準確地估計,還是讓我上前方瞭解瞭解再來制定策略吧!趙充國到了西羌,先認真瞭解情況,又採取了分化瓦解的辦法,團結了大多數西羌人,終於使西羌安定下來。  趙充國說的百聞不如一見後來就成了諺語。它的意思是聽到一百次,也不如親自去看一次,耳聽爲虛,眼見爲實,凡事要調查研究才能下結論。

成語造句

對於那座神祕的古老城堡,別人描述得再多也不如自己親自去看一次,正所謂百聞不如一見。

成語故事

在很久很久以前,漢朝時期,西域有許多國家,它們各具特色。其中有一個國家叫做于闐。 當時,漢朝皇帝派了一位名叫趙充國的將軍去平定邊境的動亂。趙充國雖然身經百戰,但對於西域的情況卻瞭解有限。 在一次軍事會議上,趙充國的一位謀士對他說:“將軍,對於西域的于闐國,我們不能僅僅依靠聽聞來判斷,正所謂百聞不如一見啊。我們應該派遣使者或者親自去實地考察一番,這樣才能真正瞭解他們的情況,制定出更準確的戰略。” 趙充國聽後,覺得很有道理。於是,他決定派遣一支精銳的小分隊前往于闐國。小分隊歷經艱險,終於到達了于闐。 他們在那裏看到了于闐國獨特的風土人情、強大的軍事力量以及複雜的政治局勢。小分隊的隊長將這些情況詳細地報告給了趙充國。 趙充國根據這些第一手資料,重新調整了戰略部署。他不再盲目地相信之前的傳聞和猜測,而是根據實際情況來做出決策。 最終,趙充國憑藉着準確的判斷和果斷的行動,成功地平定了邊境的動亂,爲漢朝的穩定和安寧做出了重要貢獻。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,在面對各種事物和情況時,我們不能僅僅依靠聽說或者道聽途說來形成自己的觀點和判斷。只有親自去觀察、去體驗、去了解,才能真正掌握事實的真相。就像“百聞不如一見”這個成語所表達的那樣,再多的聽聞也比不上一次親眼所見。在生活中,我們也要注重實踐和親身經歷,避免盲目跟從他人的觀點和建議,通過自己的努力和探索,去發現和解決問題,從而不斷提升自己的認知和能力。無論是在學習、工作還是人際交往中,都要秉持着這樣的態度,才能不斷進步,走向成功。

百聞不如一見-成語圖片

百聞不如一見

其他成語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