卓然不羣
成語拼音
- zhuó rán bù qún
卓然不羣成語解釋
- 指超出常人。
典故出處
- 《後漢書·劉虞傳論》其能歷行飭身,卓然不羣者,或未聞焉。”
成語典故
- 苟有卓然不羣之士,不出戶庭,潛志味道,誠宜優訪以興謙退也。★晉·葛洪《抱朴子·逸民》
成語造句
- 他在學術研究中獨闢蹊徑,展現出的見解和成果令人矚目,可謂卓然不羣。
成語故事
- 在古代的華夏大地上,有一個名叫李明的年輕人。
李明出生於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,但他自幼便展現出了與衆不同的聰慧和抱負。在那個大多數孩子只關心田間勞作和溫飽的時代,李明卻對知識充滿了無盡的渴望。
他所在的村莊,教育資源匱乏,讀書識字的機會少之又少。然而,李明憑藉着自己的堅韌和對知識的執着追求,常常徒步數十里,到附近的城鎮向有學識的先生請教。哪怕遭受他人的嘲笑和不解,他也從未有過絲毫的動搖。
隨着歲月的流逝,李明逐漸長大。同齡的夥伴們紛紛遵循着傳統的生活軌跡,娶妻生子,務農爲生。但李明卻一心沉浸在書籍的世界裏,他博覽羣書,天文地理、兵法謀略、詩詞歌賦,無一不精。
當國家面臨外患,朝廷徵兵之際,李明毅然投身軍旅。在軍中,他的智謀和勇氣很快便嶄露頭角。一次戰鬥中,敵軍兵力數倍於我方,我方將領們都陷入了焦慮和迷茫之中。而李明卻冷靜地分析局勢,提出了一套精妙的作戰方案。他深知敵軍雖然人多勢衆,但後勤補給線過長,且驕傲輕敵。於是,他建議我方軍隊採取迂迴戰術,先佯裝敗退,引誘敵軍深入,然後切斷其補給,再從側翼和後方發動突然襲擊。
將領們起初對他的建議半信半疑,但在李明的堅定勸說下,最終決定採納。結果,這場戰鬥大獲全勝,不僅擊退了敵軍,還繳獲了大量的物資和武器。
戰爭結束後,李明因戰功卓著而受到了朝廷的嘉獎。然而,他並未因此而驕傲自滿,反而更加勤奮刻苦,不斷提升自己的才能。
後來,朝廷內部出現了權力爭鬥,一些官員爲了個人私利,結黨營私,貪污腐敗。李明卻始終堅守着自己的原則和底線,不與那些奸佞之輩同流合污。他直言進諫,抨擊時弊,爲國家的繁榮和百姓的福祉奔走呼號。
在那個充滿誘惑和黑暗的官場中,李明猶如一股清流,卓然不羣。他的高尚品德和卓越才能,贏得了百姓的愛戴和尊敬,也成爲了後世爲官者的楷模。
卓然不羣-成語圖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