罪有攸歸
成語拼音
- zuì yǒu yōu guī
罪有攸歸成語解釋
- 攸所。罪責有所歸屬。指罪犯必受懲治。
典故出處
- 明·陳仲琳《封神演義》第二回賜爾姬昌等節鉞,便宜行事,往懲其忤,毋得寬縱,罪有攸歸。”
成語典故
- 清平之世,何出此逛誕之言?請敕下山西巡撫方輅查奏。如果臣言不謬,自應罪有攸歸。★清·李百川《綠野仙蹤》第三回
成語造句
- 法律會公正裁決,讓作惡之人明白他們的行爲終會導致罪有攸歸的結局。
成語故事
- 在古代的一個國度裏,有一位權傾朝野的大臣名叫趙括。
趙括出身名門,自幼聰慧過人,能言善辯,深得皇帝的信任和寵愛。然而,隨着權力的增長,他的野心也日益膨脹。
皇帝年邁體弱,對朝政的掌控力逐漸減弱,趙括趁機結黨營私,排除異己。他利用手中的權力,大肆搜刮民脂民膏,中飽私囊。百姓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,怨聲載道。
朝廷中一些正直的大臣,看到趙括的惡行,紛紛上書皇帝,揭露他的罪行。但趙括早已買通了皇帝身邊的近臣,那些奏摺根本無法呈到皇帝面前。
有一位名叫李忠的忠臣,他深知趙括的危害,決定冒險直接面見皇帝。經過重重困難,李忠終於見到了皇帝。他慷慨陳詞,將趙括的種種罪行一一陳述,懇請皇帝明察。皇帝終於被李忠的忠誠和正義所打動,開始暗中調查趙括。
經過一番查證,皇帝終於認清了趙括的真面目,龍顏大怒。當即下令將趙括革職查辦,抄沒家產。
在審判趙括之時,百姓們紛紛聚集,要求嚴懲這個罪大惡極之人。最終,趙括被依法判處極刑。
在這個故事中,趙括的所作所爲最終得到了應有的懲罰,正所謂罪有攸歸。任何人,無論其地位多高、權力多大,只要犯下罪行,都必然要爲自己的行爲負責。正如歷史上衆多的奸臣賊子,他們或許能一時得逞,但最終都逃不過正義的審判。
在《漢書·陳湯傳》中曾言:“猶緣其邪臣,憑依天時,熒惑百姓,爲惡不悛,必伏其誅。”趙括的結局,正應了這一歷史規律,他的罪惡行徑終究使他走向了滅亡,爲自己的罪行付出了沉重的代價。
罪有攸歸-成語圖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