握手言歡
成語拼音
- wò shǒu yán huān
握手言歡成語解釋
- 握手談笑。多形容發生不和,以後又和好。
典故出處
- 《後漢書·李通傳》:“及相見,共語移日,握手極歡。”
成語典故
- 王莽末年,南陽動亂,李通與堂弟李軼商量只有投奔劉秀才有出息,於是就去拜訪劉秀。李通侃侃而談,智謀出衆,劉秀目光遠大,知人善任,兩人相見恨晚,十分愉快地握手告別。幾年後李通與劉秀在棘陽縣相遇,共同擊破南陽郡。
成語造句
- 經過一番溝通交流,他們終於摒棄前嫌,握手言歡,重歸於好了。
成語故事
- 在歷史的長河中,有這樣一段故事。
在春秋時期,諸侯國衆多,局勢複雜多變。有兩個相鄰的小國,甲國和乙國,它們時常因爲邊界問題和資源爭奪而產生摩擦和衝突。多年來,雙方的百姓深受戰爭之苦,兩國的國力也在不斷的爭鬥中逐漸消耗。
甲國的國王是一位有遠見的君主,他看到了長期爭鬥帶來的危害,心中萌生出與乙國和解的念頭。於是,他派遣使者前往乙國,表達了希望和平共處的願望。乙國國王在經過深思熟慮後,也意識到戰爭不能解決根本問題,最終同意了和談。
在和談的那一天,兩國國王親自會面。他們在邊境的一片開闊地上相見,周圍是兩國的大臣和百姓。甲國國王率先向前一步,伸出了自己的手,乙國國王也毫不猶豫地伸出手,兩隻手緊緊地握在了一起。那一刻,彷彿時間都停止了,周圍的人們都感受到了一種久違的寧靜與希望。
從那以後,甲國和乙國不再互相攻擊,而是開始友好往來。他們共同商議解決邊界問題,合理分配資源,兩國的百姓也終於過上了安穩的生活。兩國的貿易往來日益頻繁,文化交流也更加深入,雙方都從和平中獲得了巨大的利益。
這個故事告訴我們,有時候握手言歡能夠帶來意想不到的美好結局。就如同歷史上許多的例子一樣,當人們放下成見和爭鬥,選擇攜手合作時,往往能夠創造出更加輝煌的成就。正如《左傳》中所說:“和則兩利,鬥則兩傷。”通過握手言歡,雙方可以化解矛盾,實現共贏,爲國家和人民帶來福祉。在現實生活中,我們也應該學會以和爲貴,用溝通和理解去解決問題,而不是一味地爭執和對抗,這樣才能讓我們的世界更加美好和諧。
握手言歡-成語圖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