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車泣罪
成語拼音
- xià chē qì zuì
下車泣罪成語解釋
- 舊時稱君主對人民表示關切。
典故出處
- 漢·劉向《說苑·君道》:“禹出見罪人,下車問而泣之。”
成語典故
- 傳說禹統治時期,禹乘車出外巡視,見到有犯人被押走過,禹下車問他犯了什麼罪,對方說偷了人家的稻穀。禹聽了流下眼淚。隨從不解,禹說老百姓不能與他同心同德,做出損人利己的事來,是他的責任。命人刻“百姓有罪,在予一人”石。
成語造句
- 古代的明君常常反思自己的治理是否有不足之處,甚至會因爲百姓的困苦而感到自責,就像傳說中大禹那樣有下車泣罪的風範。
成語故事
- 在遠古時期,有一位賢明的君王,他的名字叫做大禹。
大禹因治水有功而備受人們的尊敬和愛戴。在他即位後,更是兢兢業業地治理國家,致力於讓百姓過上安居樂業的生活。
有一次,大禹乘車出巡,當他看到道路兩旁的百姓們生活貧苦,面露愁容時,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強烈的自責和愧疚之情。他停下車子,走下來,面對着百姓們,眼中飽含着淚水,難過地說道:“都是我的過錯,才讓你們生活得如此艱難,我真是有愧於你們啊!”百姓們聽到大禹的話,深受感動,他們紛紛圍攏過來,安慰大禹說這並不是他的錯。
大禹的這種行爲體現了他對百姓深深的關懷和勇於承擔責任的品質。他沒有將責任推卸給他人,而是從自己的身上找原因,反思自己的施政是否有不足之處。正如《論語》中所說:“吾日三省吾身。”大禹這種時刻自省的精神,讓他能夠及時發現問題並加以改進。
他深知作爲君王,自己的一舉一動都關係到百姓的福祉。他不逃避責任,勇於面對自己的不足,這種“下車泣罪”的舉動,讓百姓們看到了他的真誠和擔當。在大禹的努力下,國家日益繁榮昌盛,百姓的生活也逐漸得到改善。
大禹的故事被後世傳頌不衰,他的這種勇於承擔責任、關心百姓的精神成爲了後世君王和統治者的榜樣。“下車泣罪”這個成語也因此流傳下來,它提醒着人們要有擔當精神,在面對問題和困難時,要敢於正視自己的責任,而不是一味地推諉和逃避。無論是治理國家還是管理一個團隊、一個家庭,這種精神都至關重要。只有勇於承擔責任,才能贏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,才能推動事情朝着更好的方向發展。
下車泣罪-成語圖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