析骸以爨

成語拼音

xī hái yǐ cuàn

析骸以爨成語解釋

指被圍日久,糧盡柴絕的困境。亦以形容戰亂或災荒時期百姓的悲慘生活。

典故出處

《左傳·宣公十五年》載曰:敝邑易子而食,析骸以爨。

成語典故

春秋時期,楚莊王因宋國殺了楚過境使臣申舟而出兵攻宋,圍困宋都半年之久,並準備長久圍困下去。宋王派元帥華元隻身潛入楚國元帥子反的臥室,挾持子反說宋人就是易子而食、析骸而炊也不投降,請後退三十里,我們再行談判解決。

成語造句

在那極度艱難的時期,人們爲了生存,甚至出現了析骸以爨的悲慘景象。

成語故事

在歷史的長河中,曾有一段極爲艱難困苦的時期。 那是在一個戰亂頻繁的年代,百姓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。有一個小村落,也遭受了戰火的波及,人們的家園被毀壞,糧食被搶奪一空。日子一天天過去,飢餓如同惡魔般籠罩着整個村落。 村裏的人們想盡辦法尋找食物,但一無所獲。漸漸地,絕望的情緒開始蔓延。爲了生存,一些人不得不做出了極端的選擇。他們開始拆解死去之人的骸骨用來燒火做飯,這便是“析骸以爨”的悲劇場景。 曾經,這個村落也是充滿生機和歡笑的。老人們講述着過去的故事,孩子們在田野間嬉戲玩耍。但如今,一切都已改變。人們面黃肌瘦,眼神中透露出無盡的痛苦和無奈。 有一位老人,看着眼前的慘狀,淚流滿面。他回憶起曾經和平時期的美好,感慨如今的世道爲何變得如此殘酷。他試圖勸說大家不要走上這條違揹人倫道德的道路,但飢餓讓人們失去了理智。 然而,即使在這樣的絕境中,仍然有一些人堅守着內心的善良和底線。他們寧願捱餓,也不願做出如此殘忍之事。這些人相互扶持,努力尋找其他的生存辦法。 終於,在大家幾乎要絕望的時候,有一支正義的軍隊路過這個村落。他們瞭解到村民們的困境後,伸出了援手,帶來了食物和希望。村民們感激涕零,他們彷彿在黑暗中看到了曙光。 隨着時間的推移,這個村落逐漸恢復了生機。人們銘記着那段痛苦的經歷,更加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與安寧。而“析骸以爨”這個成語,也成爲了他們永遠銘記的歷史教訓,提醒着人們珍惜和平,關愛他人,不要讓這樣的悲劇再次發生。 這段歷史故事讓我們深刻地認識到,戰爭的殘酷和饑荒的可怕。它也讓我們明白,在最艱難的時刻,人性的光輝和醜惡都會展現得淋漓盡致。我們應當從歷史中汲取教訓,努力維護世界的和平與穩定,讓每一個人都能過上幸福的生活。

析骸以爨-成語圖片

析骸以爨成语图片

其他成語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