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驚伯有
成語拼音
- xiāng jīng bó yǒu
相驚伯有成語解釋
- 伯有:春秋時鄭國大夫良霄的字,相傳他死後鬼魂作祟。形容無緣無故自相驚擾。
典故出處
- 《左傳·昭公七年》:“鄭人相驚以伯有,曰:‘伯有至矣。’則皆走,不知所往。”
成語典故
- 春秋時期,鄭國大夫良霄字伯有,他爲人奢侈又剛愎自用,嗜酒如命,與大臣子皙矛盾很深,被子皙的侄子子駟殺死,變成一個厲鬼。人們聽說伯有來了嚇得撒腿就跑。子產立了公孫泄和伯有的兒子良止後,厲鬼就立刻安息了。
成語造句
- 傳說中的那件事讓大家都感到很害怕,彷彿真的要相驚伯有了。
成語故事
- 春秋時期,鄭國發生了一件離奇的事情。
當時鄭國的大夫良霄,字伯有,他爲人專橫霸道,經常仗着自己的權勢欺壓他人,因此在朝中樹敵不少。後來,他與駟帶發生了激烈的衝突,駟帶聯合其他大臣一起攻打伯有,最終伯有在這場爭鬥中喪命。
然而,事情並沒有就此結束。過了一段時間,鄭國的百姓中竟然開始流傳起關於伯有的各種怪異傳說。有人聲稱在夜晚看到了伯有的鬼魂出沒,這讓整個鄭國上下都人心惶惶。甚至有人說伯有的鬼魂會在街巷中出現,向人們索命,這更使得百姓們驚恐萬分。
鄭國人對於伯有鬼魂出現的事情議論紛紛,很多人都相信伯有死不瞑目,其鬼魂真的回來報復了。這種恐懼的情緒迅速蔓延開來,大家都相互告誡,小心提防着伯有鬼魂的出現,整個社會陷入了一片混亂和不安之中。
當時的鄭國執政大臣子產得知此事後,他覺得這種無端的恐懼實在是荒謬可笑。他認爲伯有雖然死了,但鬼魂之說毫無根據,不過是人們心中的恐懼在作祟罷了。於是,子產決定採取措施來穩定民心。
子產站出來對百姓們說:“伯有生前確實有過錯,但人已死,所謂的鬼魂不過是無稽之談,大家不必過於驚慌。我們應該以理性的態度看待這件事,不要被這種不實的傳言所左右。”他還積極採取行動,加強治安管理,讓人們逐漸恢復正常的生活秩序。
在子產的努力下,鄭國的百姓們慢慢地從恐懼中走了出來,不再被“相驚伯有”的傳言所困擾。而這件事也讓人們認識到,面對一些離奇的傳說和謠言,我們應該保持冷靜和理性,不要輕易被其影響,要用智慧和勇氣去面對和解決問題。
這個故事也提醒着我們,在生活中,我們可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傳言和不實信息,我們不能盲目相信和傳播,而要學會用正確的方法去分析和判斷,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恐慌和混亂。同時,也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有智慧、有擔當的領導者在面對危機時,能夠以堅定的信念和果斷的行動來引導民衆,穩定社會秩序。就如同子產一般,以其睿智和魄力,化解了鄭國的這場“相驚伯有”之亂。
相驚伯有-成語圖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