引短推長
成語拼音
- yǐn duǎn tuī cháng
引短推長成語解釋
- 指有意不露才以形己之短,顯人之長。
典故出處
- 《南史·劉峻傳》:“武帝每集文士策經史事,時範雲、沈約之徒皆引短推長,帝乃悅,加其賞齎。”
成語典故
- 南朝時期,梁武帝經常召集文人談經論史,範雲、沈約等人引短推長,武帝十分高興,經常給他們賞賜。一次武帝在別人說完後要劉峻發表看法,劉峻毫不猶豫用筆寫了十多件事,切中時弊,在座的人大驚,武帝十分別滿,再也不見劉峻了。
成語造句
- 他總是能夠巧妙地運用引短推長的策略,將每個人的優勢充分發揮出來,從而使團隊取得了出色的成績。
成語故事
- 在古代的一個諸侯國中,有一位智慧超羣的大臣叫李賢。
當時,諸侯國之間紛爭不斷,各國都在尋求增強自身實力的方法。李賢所在的國家也面臨着諸多挑戰和困境。有一次,國王召集大臣們商議如何應對敵國的威脅。衆大臣們紛紛提出自己的觀點和建議,有的主張立即發動戰爭,以強硬的姿態對抗敵國;有的則建議採取外交手段,試圖通過談判解決問題。
然而,李賢卻一直沉默不語。國王注意到了他的異樣,便詢問他的看法。李賢起身恭敬地說道:“陛下,臣以爲我們不應只看到自己的長處和對方的短處,而應全面地分析局勢。戰爭固然可以顯示我們的武力,但也會帶來巨大的損失和風險。外交談判雖有可能達成和平,但也可能無法徹底解決問題。我們需要引短推長,充分認識到我們自身的不足和對方的優勢,然後有針對性地制定策略。”
國王聽後,陷入了沉思。李賢繼續說道:“我們可以學習敵國在軍事策略、治國理政等方面的長處,彌補我們的短處。同時,也可以巧妙地利用我們現有的優勢,去對抗敵國的弱點。如此,方能在複雜的局勢中找到最佳的應對之法。”
國王對李賢的見解深感欽佩,於是決定採納他的建議。在接下來的日子裏,國家一方面積極向敵國學習先進的經驗,提升自身的實力;另一方面,通過巧妙的佈局和策略,找到了敵國的弱點並加以利用。
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,這個諸侯國的實力有了顯著的提升,在與敵國的較量中逐漸佔據了上風。而李賢引短推長的智慧也被人們傳頌開來,成爲了衆人學習的榜樣。
這個故事告訴我們,在面對各種情況時,我們不能盲目地自信或自卑,而是要客觀地分析自身和他人的長短處。只有善於引短推長,我們才能不斷進步,在競爭中脫穎而出。正如《論語》中所說:“見賢思齊焉,見不賢而內自省也。”我們要以開放的心態去學習他人的優點,同時反思自己的不足,從而實現自我提升和發展。
引短推長-成語圖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