猶解倒懸
成語拼音
- yóu jiě dào xuán
猶解倒懸成語解釋
- 解:解救;倒懸:人被倒掛,比喻處境困難。比喻把人從危難中解救出來。
典故出處
- 《孟子·公孫丑上》:“當今之時,萬乘之國行仁政,民之悅之,猶解倒懸也。”
成語典故
- 戰國時期,齊國的公孫丑向孟子諮詢治國之道,希望他到齊國當政,或許功績會超過管仲與晏子。孟子分析了齊國的形勢,希望齊王能夠推行仁政,讓飽受戰亂的人們修養生息,飢者易爲食,渴者易爲飲。人們覺得仁政就像把他們從倒懸中解脫一樣。
成語造句
- 百姓生活困苦,處於水深火熱之中,急需一場變革來猶解倒懸。
成語故事
- 在很久很久以前,有一個國家陷入了水深火熱之中。這個國家的統治者昏庸無道,橫徵暴斂,弄得百姓民不聊生,苦不堪言。
百姓們生活在極度的貧困和痛苦之中,他們每天都要面對繁重的賦稅和徭役,喫不飽穿不暖,還要遭受各種欺壓和剝削。許多家庭支離破碎,人們流離失所,整個國家彷彿陷入了無盡的黑暗之中。
在這個艱難的時刻,一位名叫李明的年輕人挺身而出。他看到百姓們的苦難,心中充滿了悲憤和同情。李明決定要爲百姓們做些什麼,改變這個悲慘的現狀。
他開始四處奔走,聯絡志同道合的人,共同商討拯救國家和百姓的辦法。他們祕密地組織起來,準備發動一場起義,推翻這個腐朽的統治。
經過長時間的準備和籌劃,起義終於爆發了。李明帶領着起義軍與統治者的軍隊展開了激烈的戰鬥。起義軍們個個奮勇當先,不畏強敵,他們心中只有一個信念,那就是爲百姓們爭取自由和幸福。
在起義軍的頑強抗爭下,統治者的軍隊漸漸抵擋不住。百姓們看到了希望,紛紛加入到起義軍的隊伍中來,爲自己的未來而戰。
經過一場又一場的艱苦戰鬥,起義軍終於取得了勝利,推翻了那個昏庸的統治者。國家迎來了新的希望,百姓們終於擺脫了痛苦的生活,過上了安定祥和的日子。
李明和他的起義軍們就如同那解民倒懸的英雄,拯救了百姓於水深火熱之中。他們的事蹟被人們傳頌千古,成爲了這個國家歷史上光輝的一頁。百姓們永遠銘記着他們的恩情,將他們視爲國家的恩人。
這個故事告訴我們,當一個國家或社會處於困境時,總會有勇敢的人站出來,爲了正義和公平而奮鬥。他們不惜付出一切代價,只爲了讓更多的人能夠過上幸福的生活。就如同“猶解倒懸”這個成語所表達的那樣,他們解救了百姓的苦難,讓人們從痛苦中解脫出來。我們應該學習他們的精神,在面對困難和挑戰時,勇敢地挺身而出,爲了實現自己的理想和目標而努力拼搏。同時,我們也應該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與幸福,努力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。
猶解倒懸-成語圖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