頤指氣使
成語拼音
- yí zhǐ qì shǐ
頤指氣使成語解釋
- 頤指:動下巴示意,指揮別人;氣使:用神情氣色支使人。不說話而用面部表示表情示意。形容有權勢的人指揮別人的傲慢態度。
典故出處
- 《漢書·貢禹傳》:“家富勢足,目指氣使。”《資治通鑑·唐紀·昭宣帝天佑二年》:“見朝士,皆頤指氣使,旁若無人。”
成語典故
- 唐朝末年,朱溫殺了宰相崔胤,強迫唐昭宗遷都洛陽,朱溫不放心,派李振到洛陽去監視唐昭宗及百官。李振仗着朱溫的權勢,趾高氣揚,目空一切,他經常用動動下巴和盛氣凌人的態度去指使別人,遇到不順眼的就訓斥。
成語造句
- 他在公司裏總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樣子,對下屬頤指氣使,讓大家都很反感。
成語故事
- 在古代的一個繁華都城中,有一位名叫劉賀的貴族。劉賀出身顯赫,自小就過着養尊處優的生活。
隨着時間的推移,劉賀憑藉着家族的勢力,在仕途上一帆風順,很快就身居要職。然而,他的傲慢與跋扈也逐漸顯露出來。
在處理政務時,劉賀常常表現得不可一世。他完全不聽取下屬們的合理建議,總是憑藉自己的喜好和一時的衝動來做決策。他對下屬們呼來喝去,稍有不順從他心意的地方,就會大發雷霆。
有一次,在一場重要的會議上,一位官員提出了一個切實可行的方案。但劉賀卻不屑一顧,他坐在高位上,用手指着那位官員,滿臉輕蔑地說:“就憑你也敢在我面前指手畫腳,這個方案根本不行,給我重新想!”那位官員雖然心中委屈,但也不敢違抗劉賀的命令。
劉賀的這種頤指氣使的行爲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滿,但由於他的權勢,衆人也只能敢怒不敢言。
隨着劉賀的專橫跋扈日益加劇,他的行爲也引起了朝廷中一些有識之士的擔憂。他們認爲劉賀的所作所爲已經嚴重影響到了國家的穩定和發展。
終於,朝廷中的一位重臣看不下去了,他聯合其他大臣,向皇帝上書,詳細地陳述了劉賀的種種惡行。皇帝在瞭解情況後,大爲震怒,決定對劉賀進行懲處。
不久之後,劉賀被剝奪了官職,貶爲平民。他從曾經的高位上跌落下來,失去了往日的權勢和榮耀。而他那頤指氣使的行爲,也成爲了人們口中的反面教材,警示着後人不可重蹈覆轍。
這個故事告訴我們,傲慢與跋扈最終會給自己帶來災禍。我們應該保持謙遜的態度,尊重他人,善於傾聽不同的意見,這樣才能不斷進步,走向成功。正如《禮記》中所說:“傲不可長,欲不可縱,志不可滿,樂不可極。”我們要時刻謹記這些教誨,避免像劉賀一樣因爲頤指氣使而落得個悲慘的下場。
頤指氣使-成語圖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