紙上談兵

成語拼音

zhǐ shàng tán bīng

紙上談兵成語解釋

在紙面上談論打仗。比喻空談理論,不能解決實際問題。也比喻空談不能成爲現實。

典故出處

《史記·廉頗藺相如列傳》記載:戰國時趙國名將趙奢之子趙括,年輕時學兵法,談起兵事來父親也難不倒他。後來他接替廉頗爲趙將,在長平之戰中。只知道根據兵書辦,不知道變通,結果被秦軍大敗。

成語典故

戰國時期,趙國大將趙奢曾以少勝多,大敗入侵的秦軍,被趙惠文王提拔爲上卿。他有一個兒子叫趙括,從小熟讀兵書,張口愛談軍事,別人往往說不過他。因此很驕做,自以爲天下無敵。然而趙奢卻很替他擔憂,認爲他不過是紙上談兵,並且說:“將來趙國不用他爲將罷、如果用他爲將,他一定會使趙軍遭受失敗。”果然,公元前259年,秦軍又來犯,趙軍在長平(今山西高平縣附近)堅持抗敵。那時趙奢已經去世。廉頗負責指揮全軍,他年紀雖高,打仗仍然很有辦法,使得秦軍無法取勝。秦國知道拖下去於己不利,就施行了反間計,派人到趙國散佈“秦軍最害怕趙奢的兒子趙括將軍”的話。趙王上當受騙,派趙括替代了廉頗。趙括自認爲很會打仗,死搬兵書上的條文,到長平後完全改變了廉頗的作戰方案,結果四十多萬趙軍盡被殲滅,他自己也被秦軍箭射身亡。

成語造句

在實際工作中,我們不能只是誇誇其談,否則就會像趙括一樣紙上談兵,最終一事無成。

成語故事

在歷史的長河中,有這樣一個故事。 戰國時期,趙國名將趙奢的兒子趙括,自幼聰慧好學,對兵法研讀極深,每每與人談論軍事戰略,都能說得頭頭是道,常常能將衆人說得信服不已。 隨着時間的推移,趙括的名聲越來越大,很多人都認爲他將來必定會成爲像他父親一樣出色的將領。然而,趙奢卻並不這樣認爲,他深知戰爭的複雜性和殘酷性,不是僅憑紙上的理論就能取勝的。 有一次,趙奢對妻子說:“括兒雖然熟讀兵法,但他從未真正經歷過戰場的洗禮,不懂得靈活應變,將來若是讓他領軍,恐怕會給國家帶來災難。” 不久後,秦國和趙國之間爆發了一場大規模的戰爭。廉頗作爲趙國的主將,採取了堅守的策略,使得秦軍久攻不下。但是趙王卻聽信了一些人的讒言,認爲廉頗太過保守,不利於戰爭的進展。 在衆人的推薦下,趙王決定任用趙括爲將,替換下廉頗。趙括接到任命後,信心滿滿地帶着大軍出征了。他按照自己所學的兵法知識,對軍隊進行了一系列的部署。 然而,秦軍的將領白起可不是一般人,他久經沙場,經驗豐富。當他得知趙國換了趙括爲將後,心中便有了計策。 白起先是佯裝敗退,引得趙括輕敵冒進。趙括以爲秦軍不過如此,便率領大軍一路追擊。殊不知,這正是白起設下的陷阱。 當趙括帶領的趙軍進入了秦軍的包圍圈後,白起立刻下令出擊,將趙軍分割包圍。趙括這才發現自己陷入了絕境,但此時已經爲時已晚。 趙軍在包圍圈中苦苦掙扎,糧草斷絕,士兵們士氣低落。儘管趙括竭盡全力想要突圍,但都以失敗告終。 最終,趙軍全軍覆沒,趙括也在戰鬥中被殺。這場戰役給趙國帶來了巨大的災難,國力大損。 “紙上談兵”的趙括,空有滿腹的兵法理論,卻沒有實際的作戰經驗和能力,最終導致了慘痛的失敗。這個故事也讓後人深刻地認識到,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重要性,切不可僅憑書本上的知識就盲目自信,而忽視了現實中的種種複雜情況。歷史的教訓是深刻的,我們應當從中汲取智慧,在面對各種挑戰時,能夠保持清醒的頭腦,以更加務實的態度去應對。

紙上談兵-成語圖片

紙上談兵

其他成語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