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營紮寨
成語拼音
- ān yíng zhā zhài
安營紮寨成語解釋
- 安、扎建立,安置;寨防守用的柵欄。指部隊駐紮下來。也比喻建立臨時的勞動或工作基地。
典故出處
- 元·無名氏《兩軍師隔江鬥智》第二折這周瑜匹夫,累累興兵來索瘸荊州地面,如今在柴桑渡口安營紮寨,其意非小。”
成語典故
- 打什麼地方進兵,打什麼地方退兵,什麼地方可以安營紮寨,什麼地方可以埋伏,指手畫腳的講了一通。★清·李寶嘉《官場現形記》第十四回
成語造句
- 在那片荒無人煙的山林中,探險隊歷經艱辛,終於找到了一處合適的地方安營紮寨。
成語故事
- 在古代,有一支軍隊奉命出征。他們一路跋涉,歷經艱辛,終於來到了一片陌生的地域。
將領環顧四周,見此處地勢平坦開闊,有山有水,是一個適合駐軍的地方。於是他下令讓士兵們開始安營紮寨。士兵們迅速行動起來,有的砍伐樹木搭建營帳,有的挖掘壕溝以作防禦,還有的去尋找水源和食物。
在大家的齊心協力下,營地很快就初具規模。將領看着整齊排列的營帳,心中稍感寬慰。然而,他們並不知道,在不遠處的山林中,隱藏着一股敵軍。
敵軍的探子早已發現了這支正在安營紮寨的軍隊,他們迅速將消息回報給了敵軍首領。敵軍首領心生一計,決定趁着這支軍隊立足未穩之時發動襲擊。
夜晚,當大部分士兵都進入夢鄉後,敵軍悄悄地摸進了營地。幸好,負責巡邏的士兵及時發現了敵軍的動向,立刻發出警報。士兵們從睡夢中驚醒,倉促應戰。
但由於營地剛剛建成,防禦工事還不夠完善,士兵們一時陷入了被動。然而,這支軍隊的將領臨危不亂,他迅速組織士兵們進行抵抗,憑藉着頑強的戰鬥意志和出色的指揮才能,逐漸穩住了陣腳。
經過一番激烈的戰鬥,敵軍最終被擊退。軍隊也在這次戰鬥後,更加用心地完善營地的防禦設施,重新安營紮寨。他們加強了巡邏和警戒,確保不再受到類似的偷襲。
經過這次事件,士兵們更加明白了安營紮寨的重要性。只有做好充分的準備,才能在面對各種情況時從容應對。而這支軍隊也憑藉着他們的堅韌和智慧,在後續的征戰中取得了輝煌的戰績,成爲了被人們傳頌的英勇之師。
在歷史的長河中,許多軍隊都經歷過類似的安營紮寨過程。比如三國時期的諸葛亮,他在領軍作戰時就非常注重營地的選擇和建設。通過合理的安營紮寨,爲軍隊提供了穩定的後方和有力的保障,從而能夠更好地實施戰略戰術,取得戰爭的勝利。安營紮寨不僅僅是簡單的搭建營地,更是對軍隊組織能力、應變能力和戰鬥力的一種考驗。只有做好了這一關鍵環節,軍隊才能在戰場上勇往直前,無往不勝。
安營紮寨-成語圖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