巴人下里
成語拼音
- bā rén xià lǐ
巴人下里成語解釋
- ①即下里巴人。古代楚國流行的民間歌曲。用以稱流俗的音樂。巴,古國名,在今四川東部一帶,古爲楚地。下里,鄉里。②泛指粗俗的。
典故出處
- 南朝·梁簡文帝《與湘東王書》故玉微金銑,反爲拙目所嗤;《巴人下里》,更合郢中之聽。”
成語典故
- 張寅道晚生末學,‘巴人下里’之詞只好塗飾閭里,怎敢陳於老太師山斗之下。”★《平山冷燕》第十七回
成語造句
- 如今的一些流行音樂,雖被部分人認爲是巴人下里,卻擁有廣泛的聽衆基礎。
成語故事
- 在很久很久以前,有一個國家,這裏的人們過着簡單而樸實的生活。
這個國家有一位非常有才華的樂師,他精通各種音律,能夠創作出美妙動人的樂曲。然而,他所創作的音樂大多比較高雅,充滿了複雜的旋律和深刻的情感,普通百姓往往難以理解和欣賞。
有一次,樂師在宮廷中演奏了他的一首得意之作,在場的貴族們紛紛鼓掌稱讚,對他的才華表示欽佩。但是,當他帶着這首曲子來到民間表演時,百姓們卻聽得一臉茫然,完全感受不到其中的美妙之處。
樂師感到非常困惑和失落,他不明白爲什麼自己精心創作的音樂得不到百姓的喜愛。於是,他開始反思自己的創作風格,決定深入到百姓中間去,瞭解他們真正喜歡的音樂是什麼樣的。
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和交流,他發現百姓們更喜歡那些節奏明快、簡單易懂的音樂,這些音樂往往能夠讓他們在勞動之餘放鬆心情,增添歡樂。
樂師恍然大悟,他開始嘗試創作一些更貼近百姓生活、更通俗易懂的樂曲。他摒棄了那些過於複雜的技巧和深奧的情感表達,用最樸實的音符創作出了一首首充滿活力和歡樂的曲子。
當他再次在民間表演這些新創作的曲子時,百姓們立刻被吸引住了,他們隨着音樂的節奏歡快地舞蹈、歌唱,臉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。
從那以後,樂師明白了一個道理,音樂不應該只是爲了少數人而存在,它應該能夠被大多數人所理解和喜愛。就如同“巴人下里”所代表的那樣,雖然看似平凡、通俗,但卻有着最廣泛的受衆和最深厚的生命力。這種貼近百姓、通俗易懂的音樂,纔是真正能夠流傳下去的藝術瑰寶。而這位樂師也因爲他的轉變,成爲了這個國家備受尊敬和喜愛的音樂家,他的故事也一直被人們傳頌着,提醒着人們藝術應該紮根於人民,服務於人民。
在歷史的長河中,有許多類似的例子。比如在文學領域,那些通俗易懂、反映百姓生活的作品往往能夠得到更廣泛的傳播和喜愛;在藝術的各個方面,貼近大衆、具有親和力的表現形式往往更能引起人們的共鳴。我們應該從“巴人下里”的故事中汲取智慧,努力讓我們的文化和藝術更加貼近人民,爲人民所喜愛和傳承。
巴人下里-成語圖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