拔本塞源
成語拼音
- bá běn sè yuán
拔本塞源成語解釋
- 本根本,根源。拔起樹根,塞住水源。比喻防患除害要從根本上打主意。
典故出處
- 《左傳·昭公九年》伯父若裂冠毀冕,拔本塞原,專棄謀主,雖戎狄其何有餘一人。”
成語典故
- 這也是個好辦法,而且簡單易行,不過還不是拔本塞源之計。★郭沫若《鄭成功》第五章
成語造句
- 面對社會上的不良風氣,我們要追根溯源,找到問題的關鍵所在,不能只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,而應該拔本塞源,從根本上解決。
成語故事
- 在很久很久以前,有一個國家名爲梁國。梁國的國王是一位有雄心壯志的君主,但隨着時間的推移,一些問題逐漸浮出水面。
當時,梁國的朝堂之上出現了一些官員,他們爲了自己的私利,開始破壞國家的根本制度和道德準則。他們利用手中的權力,徇私舞弊,中飽私囊,完全不顧百姓的死活。這種行爲就如同在拔本塞源,一點點地動搖着國家的根基。
一位名叫張華的忠臣看到了這種情況,心急如焚。他多次向國王進諫,闡述這種行爲的危害,希望國王能夠採取果斷的措施來制止。然而,那些奸臣們卻在國王面前說張華的壞話,誣陷他別有企圖。
國王在奸臣的讒言下,漸漸對張華產生了懷疑,不再重視他的建議。張華並沒有因此而放棄,他依然堅持不懈地努力,試圖說服國王。他引用歷史上那些因爲內部腐敗而導致國家滅亡的例子,如前朝的某個國家,就是因爲官員們的貪婪和墮落,最終走向了覆滅。
“陛下,如今我們國家的情況就如同那棵被拔去根本、堵塞源頭的大樹,若再不加以制止,後果將不堪設想啊!”張華言辭懇切地說道。
但是國王卻依然猶豫不決,沒有采取有力的行動。隨着時間的推移,梁國的局勢越來越糟糕,百姓們生活困苦,怨聲載道。終於,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降臨了,鄰國趁機入侵,梁國由於內部的腐敗和虛弱,根本無力抵抗。
在國家面臨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,國王終於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,他後悔不已,想起了張華曾經的苦苦勸諫。可惜此時已經太晚了,梁國最終還是走向了滅亡。
這個故事告訴我們,一個國家、一個組織或者一個團體,都必須重視根本和源頭。如果任由那些破壞根本、堵塞源頭的行爲存在,最終必然會導致不可挽回的後果。我們應該時刻保持警惕,堅決抵制那些損害根本利益的行爲,只有這樣,才能確保國家的繁榮昌盛,組織的健康發展,團體的和諧穩定。
拔本塞源-成語圖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