拔十得五

成語拼音

bá shí dé wǔ

拔十得五成語解釋

拔鹽,推薦。想鹽十個,結果只選得五個。指鹽人才不容易。

典故出處

《新唐書·張九齡傳》夫吏部尚書、侍郎,以賢而授者也,豈不能知人?如知之難,拔十得五,斯可矣。”

成語典故

謂拔十得五而可得其半,故匿瑕含垢而求其長致。★宋陳師道《謝胡運使啓》

成語造句

在這次人才選拔中,競爭十分激烈,但最終的結果還算不錯,可謂拔十得五。

成語故事

在古代的一個國家裏,有一位賢明的君主,他一心想要選拔出真正有才能的臣子來輔佐自己治理國家。 當時,國家舉行了一場大規模的選拔考試。衆多的人才都前來參加,希望能夠一展身手,獲得進入朝堂的機會。 在這羣應試者中,有一個年輕人名叫張華。他自幼勤奮好學,博覽羣書,有着遠大的抱負和卓越的見識。然而,他的家境並不富裕,也沒有什麼強大的背景。 考試結束後,君主親自閱覽了考生們的答卷。他發現其中有很多人都表現得不錯,但要從中選出真正優秀的卻並非易事。 負責選拔的大臣們向君主進言,他們認爲應該綜合考慮各種因素,不能僅僅依據考試成績。君主思索片刻後說道:“我們要選拔出真正的賢才,不能只看表面,必須深入考察。” 於是,君主和大臣們開始對這些考生進行更加細緻的考察和了解。他們不僅詢問了考生們的學識,還考察了他們的品德、智慧和應對實際問題的能力。 經過一番艱難的篩選,最終張華等五人脫穎而出。君主對他們非常滿意,覺得他們正是自己所需要的人才。 在後來的日子裏,張華等人果然不負所望,憑藉着自己的才華和努力,爲國家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。 從這個故事中可以看出,在選拔人才時,不能僅僅看數量,而要注重質量。就如同“拔十得五”這個成語所表達的那樣,雖然選拔的基數較大,但真正得到的優秀人才可能只是其中的一部分。正如歷史上許多明君,他們在選拔臣子時,都是極爲謹慎和嚴格的,力求選出那些真正有能力、有品德的人來輔佐自己。比如唐太宗李世民,他廣納賢才,對魏徵等名臣委以重任,最終開創了貞觀之治的盛世。在現實生活中,我們無論是選拔人才還是做其他事情,都應該秉持着這種認真負責的態度,不盲目追求數量,而是注重實際的效果和質量,這樣才能真正取得令人滿意的成果。

拔十得五-成語圖片

拔十得五成语图片

其他成語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