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日繡衣

成語拼音

bái rì xiù yī

白日繡衣成語解釋

舊時比喻富貴後還鄉,向鄉親們誇耀。

典故出處

漢·應劭《風俗通·怪神·世間多有伐木血出以爲怪者》(張遼)以二千石之尊過鄉里,薦祝祖考。白日繡衣,榮羨如此。”

成語典故

成語造句

他爲官清正廉潔,一心爲百姓謀福祉,人們稱讚其功績,仿若白日繡衣般令人敬仰。

成語故事

在漢朝時期,有一位名叫王賀的官員。 王賀爲人善良且富有同情心。當時,朝廷實施了一些較爲嚴苛的法令,執法官員們常常嚴格按照規定行事,導致許多人無辜受罰。而王賀在執行任務時,卻總是儘量以寬容和理解的態度對待百姓,能放過的便放過,能從輕的絕不從重。 有一次,王賀負責監督一項重要的事務。按照以往的慣例,許多人都可能會因爲一些小的過錯而受到嚴厲的懲處。但王賀卻反其道而行之,他仔細審查每一個案件,對於那些並非故意犯錯或者情節較輕的人,他都給予了寬容和諒解。他的這種做法引起了一些同僚的不滿和質疑,他們認爲王賀不嚴格執法是失職的表現。然而,王賀並不爲所動,他堅信自己的做法是正確的。 因爲王賀的善舉,使得許多原本可能陷入困境的百姓得以保全,他在民間贏得了極高的聲譽。百姓們都對他心懷感激,將他視爲救星。 後來,王賀的事蹟傳到了皇帝的耳中。皇帝對他的行爲感到十分驚訝,同時也對他的善良和寬容表示讚賞。於是,皇帝賜予了他“白日繡衣”的稱號,以表彰他在執法過程中所展現出的特殊品質和卓越貢獻。 “白日繡衣”這個成語便由此而來,它用來形容那些在白天身着華麗繡衣,彰顯其特殊地位和榮耀的人。王賀以他的善良和寬容,成爲了這個成語的代表人物,他的事蹟也被後世銘記。在歷史的長河中,“白日繡衣”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成語,更是一種對善良、寬容和正義的讚美與傳承。它提醒着人們,在面對他人的過錯和困境時,應保持一顆寬容的心,以善良和正義的力量去幫助和改變他人的命運。同時,也激勵着人們在追求榮譽和地位時,要通過正當的途徑和高尚的品德來實現,而不是依靠不正當的手段和陰謀詭計。正如王賀一樣,以自己的真誠和善良贏得了“白日繡衣”的殊榮,成爲了人們敬仰和學習的榜樣。

白日繡衣-成語圖片

白日繡衣

其他成語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