搬脣遞舌

成語拼音

bān chún dì shé

搬脣遞舌成語解釋

挑拔是非。

典故出處

元·無名氏《南珍珠馬·情》平白地送暖偷寒,猛可的搬脣遞舌。”

成語典故

不似你這個兩閒白麪,搬脣遞舌的歹弟子孩兒。★《古今雜劇·翠紅鄉兒女兩團圓》

成語造句

她在背後總是喜歡搬弄是非,搬脣遞舌,搞得大家關係很緊張。

成語故事

在古代的一個小鎮上,有一個名叫王五的人。他平日裏沒有正經的營生,總是喜歡在街頭巷尾閒逛,到處打聽各種小道消息。 有一天,鎮上來了一位外地的商人,帶着大量的貨物準備在此地做生意。這位商人爲人豪爽,出手大方,很快就引起了人們的注意。然而,這也被王五看在了眼裏。 王五見這商人如此富有,心中便生出了嫉妒之情。他開始在鎮民中搬脣遞舌,編造各種關於商人的謠言。他說商人的貨物來路不正,是通過不正當手段得來的;又說商人其實是個騙子,專門來騙鎮民們的錢財。 一開始,人們對王五的話將信將疑,但隨着他不斷地添油加醋地傳播,一些人漸漸相信了他的話。於是,人們對商人的態度發生了轉變,不再像之前那樣熱情,甚至有些人開始對商人產生了懷疑和警惕。 商人察覺到了異樣,經過一番打聽才知道是王五在背後搗鬼。他十分氣憤,找到王五理論,質問他爲何要這樣詆譭自己。王五卻厚着臉皮,死不承認,還繼續胡言亂語。 商人無奈之下,決定拿出證據來證明自己的清白。他當着衆人的面,詳細地講述了自己的貨物來源以及自己的經商經歷,有理有據,令人信服。此時,人們才恍然大悟,知道是王五在搬弄是非。 鎮民們紛紛指責王五,王五見勢不妙,想要溜走。但此時,大家已經不會再輕易放過他了。有人引用歷史上類似搬脣遞舌之人最終沒有好下場的事例來譴責他,讓他認識到自己的錯誤。在衆人的壓力下,王五不得不低頭認錯,並保證以後不再犯這樣的錯誤。 從那以後,王五有所收斂,而鎮民們也更加明白了不能輕易相信那些搬脣遞舌之人的話,要保持自己的判斷力,以免被不實的言語所誤導。這個小鎮也恢復了往日的平靜與和諧。

搬脣遞舌-成語圖片

搬脣遞舌

其他成語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