避瓜防李

成語拼音

bì guā fáng lǐ

避瓜防李成語解釋

表示避免嫌疑。

典故出處

見避李嫌瓜”。

成語典故

我和他呵,避瓜防李,終朝相對如賓。★清·李漁《慎鸞交·贈妓》

成語造句

在複雜的人際關係中,我們要做到公正客觀,不能像那些心存偏見的人一樣,隨意猜測他人,而是應該以事實爲依據,避免避瓜防李的錯誤判斷。

成語故事

在歷史的長河中,曾發生過這樣一個故事。 春秋時期,有一個國家的朝堂之上,官員們明爭暗鬥,人心複雜。其中有一位大臣名叫張義,他爲人正直,一心爲國爲民。然而,在這複雜的政治環境中,他卻時常遭遇無端的猜忌和誹謗。 當時,宮廷中存在着一些心懷叵測之人,他們爲了自己的私利,總是在暗中算計他人。張義的直言進諫和剛正不阿引起了他們的不滿,他們便想方設法地要陷害他。 有一次,國家發生了一件緊急的事情,需要有人站出來承擔重任。張義毫不猶豫地站了出來,提出了合理的解決方案。這本是一件好事,卻被那些心懷惡意的人歪曲利用。他們在背後散播謠言,說張義別有居心,妄圖藉此機會謀取更大的權力。 面對這些無端的指責,張義感到十分無奈和委屈。他深知自己的一片赤誠之心,卻被他人惡意揣測。從此之後,他在行事時更加小心謹慎,生怕再被人抓住把柄。 有一天,張義在宮廷中與其他大臣一同商議國事。期間,有人端上了一盤水果,其中有瓜和李。張義本想拿一個瓜來喫,但他突然想到那些無端的謠言和陷害,心中涌起一絲顧慮。他擔心自己拿瓜的舉動又會被人說成是有什麼特別的意圖,於是他選擇了一個李。然而,這一舉動又被那些別有用心的人看到了,他們又開始在背後議論紛紛,說張義避瓜防李,肯定是心中有鬼。 張義聽聞這些傳言後,長嘆一聲,感慨道:“在這複雜的朝堂之中,真是讓人步步驚心啊!我本是一片忠心,卻總是被人誤解和陷害。如今就連喫個水果都要小心翼翼,唯恐被人抓住把柄。” 儘管張義遭遇了諸多不公和誤解,但他依然堅守着自己的原則和信念,繼續爲國家和人民盡心盡力。他的遭遇也讓人們意識到,在複雜的社會環境中,有時候即使你沒有做錯任何事情,也可能會被人無端指責和陷害。而我們要做的,就是保持清醒的頭腦和堅定的信念,不被外界的干擾所影響,堅持走自己認爲正確的道路。 這個故事也讓我們深刻體會到“避瓜防李”這個成語所蘊含的深意,它形象地描繪了人們在複雜的人際關係和社會環境中,那種小心翼翼、提心吊膽,生怕被人誤解或陷害的心態。它提醒着我們要以史爲鑑,在生活中保持真誠和善良的同時,也要懂得保護自己,避免陷入不必要的麻煩和紛爭。

避瓜防李-成語圖片

避瓜防李

其他成語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