變色之言
成語拼音
- biàn sè zhī yán
變色之言成語解釋
- 使臉色改變的話。多指爲爭論是非曲直而衝動發怒時說的話。
典故出處
- 《漢書·匡衡傳》朝有變色之言,則下有爭鬥之患。”
成語典故
- 無
成語造句
- 他平日裏看似溫和,可在關鍵時刻竟說出那種令人心寒的話,簡直就是變色之言,讓人難以接受。
成語故事
- 在歷史的長河中,曾發生過這樣一個故事。
在一個動盪的年代,有一個國家正處於風雨飄搖之中。朝堂之上,各方勢力明爭暗鬥。一位忠誠的大臣名爲李義,他一心爲國,直言進諫。
當時的國君性格軟弱,容易被奸臣的言語所左右。李義多次在朝堂上提出利於國家發展和穩定的建議,但卻遭到了奸臣們的嫉恨。他們開始在國君面前散播各種詆譭李義的言論,試圖讓國君對李義失去信任。
一次,國家面臨着一個重要的決策,李義根據自己的經驗和對局勢的分析,提出了一個極爲明智的方案。然而,奸臣們卻歪曲他的意思,在國君耳邊進獻了一些變色之言。他們將李義的方案說得一無是處,甚至編造了一些莫須有的罪名加諸在他身上。
國君在這些變色之言的影響下,漸漸對李義產生了懷疑。李義察覺到了國君態度的變化,心中十分悲痛和無奈。他深知自己陷入了危險的境地,但依然堅守着自己的信念和忠誠。
隨着時間的推移,奸臣們的變色之言越發猖獗,而國君對李義的誤解也越來越深。最終,李義被國君疏遠,失去了往日的地位和權力。國家也因爲沒有采納李義的正確建議,陷入了更加艱難的困境。
但歷史終究會證明一切。後來,國家遭遇了一系列的危機,人們這才意識到李義當初的建議是多麼的重要。人們開始反思國君被奸臣的變色之言所迷惑的愚蠢行爲,也對李義的遭遇感到惋惜和痛心。
這個故事告訴我們,在面對各種言論時,我們要有自己的判斷力和思考能力,不能輕易被那些別有用心的變色之言所誤導。同時,也提醒我們要珍惜那些真正忠誠、有智慧的人,不要因爲一時的錯誤判斷而失去他們,否則可能會給國家和人民帶來無法挽回的損失。正如《論語》中所說:“衆惡之,必察焉;衆好之,必察焉。”我們要保持清醒的頭腦,不被虛假的表象所矇蔽,才能在複雜的世界中做出正確的決策。
變色之言-成語圖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