辯口利辭

成語拼音

biàn kǒu lì cí

辯口利辭成語解釋

指善辯的口才,犀利的言辭。形容能言善辯。

典故出處

《後漢書·班昭傳》婦言,不必辯口利辭也。”

成語典故

成語造句

在這場激烈的辯論中,他展現出了非凡的能力,面對對手的質疑和刁難,他總能迅速回應,讓衆人驚歎不已,真可謂辯口利辭。

成語故事

在古代的齊國,有一位名叫晏嬰的智者。 晏嬰身材矮小,但卻有着非凡的智慧和口才。有一次,齊國派晏嬰出使楚國。當時楚國國力強盛,楚王有意想要羞辱晏嬰,藉此來顯示楚國的威風。 當晏嬰來到楚國都城時,城門緊閉。守城的士兵讓晏嬰從旁邊的小門進入,還嘲笑說:“齊國難道沒有人了嗎?竟然派你這樣一個小矮子來出使。”晏嬰聽後,不慌不忙地迴應道:“只有出使狗國的人才會從狗洞進入,我今天是來出使楚國的,難道這是狗國嗎?”士兵們無言以對,只好打開大門讓晏嬰堂堂正正地進入。 楚王見到晏嬰後,又想了一個法子來爲難他。楚王故意讓人帶來一個囚犯,當着晏嬰的面說這個囚犯是齊國人。楚王故作驚訝地問晏嬰:“齊國人怎麼都喜歡做強盜啊?”晏嬰立刻站起身來,正色道:“大王有所不知,橘生淮南則爲橘,生於淮北則爲枳,葉徒相似,其實味不同。所以然者何?水土異也。現在這個齊國人在齊國的時候安居樂業,本本分分,怎麼到了楚國就成了罪犯呢?這難道不是楚國的環境讓他變成這樣的嗎?”楚王被晏嬰這一番辯口利辭說得啞口無言,心中暗暗佩服他的智慧和口才。 晏嬰憑藉着自己的辯口利辭,一次次地化解了危機,成功地完成了出使的任務,維護了齊國的尊嚴和利益。他的事蹟也被人們廣爲傳頌,成爲了歷史上的一段佳話。在歷史的長河中,像晏嬰這樣能言善辯之人並不少見。他們憑藉着卓越的口才和智慧,在各種複雜的局面中周旋,爲國家和人民爭取利益。這些人的故事告訴我們,言辭的力量不容小覷,一個人如果能夠巧妙地運用語言,準確地表達自己的觀點,就有可能在關鍵時刻扭轉局勢,取得意想不到的成果。而晏嬰,正是以其辯口利辭的卓越才能,成爲了歷史上的一顆璀璨明珠。

辯口利辭-成語圖片

辯口利辭成语图片

其他成語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