表裏受敵
成語拼音
- biǎo lǐ shòu dí
表裏受敵成語解釋
- 內外受到敵人的攻擊。
典故出處
- 《三國志·魏書·諸葛誕傳》城固而衆多,攻之必力屈,若有外寇,表裏受敵,此危道也。”
成語典故
- 無
成語造句
- 在這場激烈的商業競爭中,他的公司由於策略失誤,導致市場份額急劇下降,內部管理也混亂不堪,可謂是表裏受敵。
成語故事
- 在古代的亂世之中,有一個名爲陳國的小國。陳國的邊境時常遭受周邊強國的侵擾,局勢十分危急。
陳國有一位智勇雙全的將軍叫李毅。一天,李毅接到情報,鄰國的敵軍即將大規模入侵陳國邊境。他深知此次危機的嚴重性,若不妥善應對,陳國將面臨滅頂之災。
李毅迅速召集衆將士商議對策,衆人皆面色凝重。此時,有謀士提出:“將軍,如今我們面臨的情況可謂是表裏受敵。一方面,正面的敵軍來勢洶洶,兵力強盛;另一方面,國內一些心懷叵測之人可能會趁此機會興風作浪,擾亂後方。我們必須謹慎應對。”李毅深以爲然,他決定兵分兩路,一路由他親自率領,正面迎敵,抵禦外敵的入侵;另一路由忠誠可靠的副將帶領,留守國內,維持秩序,防範內亂。
在邊境戰場上,李毅帶領的軍隊與敵軍展開了激烈的戰鬥。敵軍憑藉着人數和裝備的優勢,一度讓陳軍陷入困境。但李毅毫不畏懼,他身先士卒,奮勇殺敵,激勵着士兵們的士氣。經過數日的激戰,陳軍漸漸穩住了陣腳,開始與敵軍僵持不下。
而在國內,副將也遭遇了一些麻煩。一些不法之徒果然趁機煽動民衆,製造混亂。副將當機立斷,採取了嚴厲的措施,迅速鎮壓了這些不法行爲,確保了國內的穩定。
經過漫長而艱苦的戰鬥,李毅終於找到了敵軍的破綻,他果斷指揮軍隊發起反擊,一舉擊潰了敵軍。與此同時,國內的局勢也在副將的努力下恢復了平靜。
這場危機過後,陳國上下對李毅和他的將士們充滿了敬佩和感激。而“表裏受敵”這個成語也從此流傳開來,用來形容一個人或一個國家同時面臨內部和外部的雙重威脅與挑戰,提醒人們在面對困難時要保持冷靜,全面考慮,妥善應對,才能化險爲夷。在歷史的長河中,許多國家和個人都曾經歷過類似的艱難時刻,只有那些能夠勇敢面對、智慧應對的,才能在困境中求得生存和發展。正如陳國的這次經歷,讓人們深刻認識到在表裏受敵的情況下,必須團結一心,共同抵禦,才能守護住自己的家園和未來。
表裏受敵-成語圖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