波流茅靡

成語拼音

bō liú máo mǐ

波流茅靡成語解釋

隨波逐流,隨風而倒。比喻胸無定見,趨勢而行。

典故出處

《明史·趙炳然傳》世宗朝,璁、萼、言、嵩相繼用事,六卿之長不得其職。大都波流茅靡,渓涊取容。”

成語典故

成語造句

在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中,很多人的意志不夠堅定,容易隨波逐流,呈現出波流茅靡的狀態。

成語故事

在很久很久以前,有一個國家正處於動盪不安的時期。 這個國家的朝堂之上,各方勢力錯綜複雜,一些官員們沒有堅定的立場和原則,他們如同水中的浮萍,隨風搖擺。當時,國家面臨着諸多挑戰和危機,外有強敵環伺,內有民生疾苦。然而,那些本該挺身而出、爲國家和人民謀福祉的官員們,卻在權勢和利益的誘惑下迷失了自我。 其中有一部分官員,他們看到哪一方勢力暫時得勢,便迅速投靠過去,完全不顧及國家的長遠利益和道德準則。他們的行爲就如同那被風吹動的茅草,毫無主見,輕易地就被他人左右。在重大決策面前,他們不是依據事實和正義來做出判斷,而是看哪一方能夠給自己帶來更多的好處。 這種波流茅靡的風氣逐漸在朝堂蔓延開來,正直的官員們被排擠和打壓,而那些善於逢迎諂媚的人卻步步高昇。國家的治理陷入了混亂,各項政策也無法有效地推行。百姓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,對朝廷充滿了失望和不滿。 有一位忠誠而有遠見的大臣,他看到了這種不良風氣的危害,多次向國王進諫,希望能夠扭轉這種局面。他引用歷史上那些因爲官員們沒有堅定立場而導致國家衰敗的例子,痛心疾首地呼籲國王要採取措施,整頓吏治,選拔真正有才能和品德的官員。然而,國王卻被一些奸臣所矇蔽,沒有聽取這位大臣的建議。 隨着時間的推移,國家的形勢變得越來越危急。外敵趁機入侵,國內的叛亂也此起彼伏。那些曾經波流茅靡的官員們,此時卻驚慌失措,無法應對這突如其來的危機。最終,這個國家陷入了深深的困境,人民遭受了巨大的苦難。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,一個國家、一個社會,如果充斥着那些沒有堅定信念和原則、隨波逐流的人,那麼必然會走向衰敗。只有當人們秉持正義和良知,堅守自己的立場和價值觀,不爲外界的誘惑所動搖,才能夠共同推動社會的進步和發展,避免重蹈波流茅靡的覆轍。我們應當以史爲鑑,時刻警醒自己,不要成爲那隨風倒伏的茅草,而要做有骨氣、有擔當的人。

波流茅靡-成語圖片

波流茅靡

其他成語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