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歡而散

成語拼音

bù huān ér sàn

不歡而散成語解釋

散離開,分手≤不愉快地分手。

典故出處

明·馮夢龍《醒世通言·黃秀才徼靈玉馬墜》衆客鹹不歡而散。”

成語典故

公子大慚,不歡而散。★清·蒲松齡《聊齋志異·辛十四娘》

成語造句

這次聚會大家原本都期待着能愉快地度過,沒想到因爲一些小矛盾和誤會,最終不歡而散。

成語故事

在春秋時期,有兩個諸侯國,一個是蔡國,一個是息國。蔡侯和息侯的夫人都是陳國的女子,蔡侯先娶,息侯後娶。有一次,息侯的夫人回陳國省親,路過蔡國,蔡侯見她美貌動人,就起了輕薄之意,對她言語不敬,行爲不端。息侯的夫人非常生氣,回到息國後就向息侯哭訴了這件事。 息侯聽後,怒不可遏,想要報復蔡侯,但他知道自己的國力不如蔡國,不能直接出兵攻打。於是他想出了一個計策,他派使者去向楚國的楚文王求救,說蔡國不把楚國放在眼裏,經常侵犯楚國的邊境,如果楚國出兵攻打蔡國,他願意和楚國一起夾擊蔡國。楚文王早就想擴張自己的勢力範圍,聽到這個消息後,就欣然答應了。 楚國出兵攻打蔡國,蔡侯連忙向息侯求救,息侯卻裝作不知道,沒有出兵相助。蔡國在楚國的攻擊下大敗,蔡侯被俘虜到了楚國。楚文王問蔡侯爲什麼會得罪息侯,蔡侯就把自己對息侯夫人的無禮行爲說了出來,並說息侯是爲了報復他才請楚國出兵的。楚文王聽後,心裏有了別的想法。 楚文王本來就聽說息侯夫人很美,現在聽蔡侯這麼一說,就更加想見見她。於是他又想出了一個計策,他以感謝息侯爲由,邀請息侯到楚國來做客。息侯不知道這是一個陷阱,就高高興興地帶着禮物去了楚國。當他到達楚國時,楚文王卻突然下令把他抓住,並把他關了起來。然後楚文王親自率領大軍去攻打息國。 息國沒有防備,很快就被楚國佔領了。楚文王如願以償地見到了息侯夫人,並強行把她帶回了楚國,封爲夫人。息侯則被楚文王貶爲了楚國的一個小官員。 就這樣,因爲蔡侯的輕薄和息侯的報復,導致了蔡國和息國的滅亡,也導致了息侯夫人和息侯的分離。他們之間的恩怨情仇,最終以一種不歡而散的結局收場。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,在處理事情時,我們不能只憑一時的衝動和仇恨,而要冷靜地思考後果,不能爲了報復別人而不擇手段,否則可能會給自己和別人帶來更大的災難。同時,我們也要尊重別人的尊嚴和權利,不要做出過分的行爲,否則可能會引起別人的反感和仇恨。

不歡而散-成語圖片

不歡而散成语图片

其他成語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