代人捉刀
成語拼音
- dài rén zhuō dāo
代人捉刀成語解釋
- 捉刀:代別人寫文章。指代別人做事,多指寫文章。
典故出處
- 南朝·宋·劉義慶《世說新語·容止》:“既畢,令間諜問曰:‘魏王如何?’匈奴使答曰:‘魏王雅望非常,然牀頭捉刀人,此乃英雄也。’魏王聞之,追殺此使。”
成語典故
- 三國時期,生性多疑的曹操在會見匈奴的使者時,爲了顯示他的威武形象就讓一表人才的崔季珪裝成他接見,自己則扮成武士提着刀站在牀頭。會見完畢就命間諜問匈奴使者對魏王的印象如何,匈奴使者說牀頭捉刀人才是真正的英雄。
成語造句
- 他自己文筆不行,卻總是喜歡代人捉刀,幫別人寫一些文章。
成語故事
- 在三國時期,有一位名叫崔琰的名士。他相貌堂堂,氣質不凡,而且頗具才華和見識。
當時,曹操剛剛崛起,急需人才來輔佐自己成就大業。崔琰便被曹操招致麾下,成爲了他的重要謀士之一。
有一次,匈奴派使者前來拜見曹操。曹操自覺容貌不夠威嚴,不足以震懾匈奴使者,便心生一計。他讓崔琰假扮自己,而自己則扮作侍衛站在一旁。崔琰身材高大魁梧,穿上曹操的服飾後,更顯得威風凜凜。
匈奴使者拜見完畢後,曹操派人去詢問使者對“曹操”的印象。使者回答說:“魏王固然儀表堂堂,但是他身旁那個捉刀的侍衛,纔是真正的英雄人物啊!”曹操聽後,對這個使者的洞察力深感佩服,同時也對崔琰的表現十分滿意。
然而,隨着時間的推移,崔琰的命運卻發生了轉折。他因爲一些言論得罪了曹操,最終被曹操賜死。儘管崔琰的結局令人惋惜,但他代人捉刀的這段故事卻流傳了下來。
這個故事反映了當時複雜的政治環境和人物之間微妙的關係。崔琰爲曹操代人捉刀,展現出了他的忠誠和勇敢,同時也凸顯了曹操的多謀善變。在歷史的長河中,這樣的故事不斷提醒着人們,在權力與利益的交織中,人性的複雜和多變。我們可以從這個成語故事中汲取智慧,明白在面對各種情況時,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和敏銳的洞察力,同時也要珍惜那些忠誠和勇敢的品質。如今,“代人捉刀”這個成語也常被用來形容替別人做事或替別人寫文章等情況,它承載着那段歷史的記憶和教訓,繼續在人們的生活中發揮着獨特的作用。
代人捉刀-成語圖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