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絕如帶

成語拼音

bù jué rú dài

不絕如帶成語解釋

形容局勢危急,象差點兒就要斷掉的帶子一樣。

典故出處

《史記·袁盎晁錯列傳》方呂后時,諸呂用事,擅相王。劉氏不絕如帶。”

成語典故

比來塵網荊榛,偏弦奏響,國學陵遲,不絕如帶。★卷眖《序》

成語造句

戰爭時期,物資匱乏,百姓的生活苦不堪言,前線的補給也時有時無,形勢危急,簡直就像那隨時可能斷裂、不絕如帶的細線。

成語故事

在春秋時期,有一個名叫季札的人。季札是吳國的公子,他以品德高尚、見識廣博而聞名。 有一次,季札奉命出使魯國。在魯國,他觀賞了魯國保存的周朝的各種音樂和舞蹈。當季札看到精彩之處時,不禁讚歎不已,對每種音樂和舞蹈都能作出恰當而深刻的評價。 在完成出使任務後,季札準備返回吳國。途中,他經過徐國。徐國的國君非常熱情地接待了他。在交談過程中,季札注意到徐國國君的目光多次停留在自己腰間的佩劍上。季札明白了徐國國君十分喜愛這把佩劍,但由於自己還要出使其他國家,佩劍是必要的禮儀象徵,所以當時不便將劍相贈。季札在心裏默默決定,等自己完成所有出使任務後,一定要將這把佩劍送給徐國國君。 然而,世事難料。當季札結束出使行程,再次路過徐國時,卻得知徐國國君已經去世了。季札感到十分悲痛和遺憾,他帶着佩劍來到徐國國君的墓前。周圍的人都感到很奇怪,不明白他要做什麼。季札感慨地說:“當初我從這裏經過時,就看出徐君喜愛我的佩劍,我在心裏已經答應要將劍送給他。雖然現在他已經不在了,但我不能違背自己的承諾。”說罷,季札解下佩劍,掛在了徐國國君墓旁的樹上。他的隨從急忙勸阻說:“徐君已經去世了,您這樣做又有什麼意義呢?”季札嚴肅地回答道:“我不能因爲徐君去世就違背自己的諾言,君子重然諾,即使徐君不在了,我的心意也不能改變。” 季札的這種行爲展現了他極高的品德和誠信,令人敬佩。他對承諾的堅守,就如同那綿綿不斷、不曾斷絕的絲帶一般,“不絕如帶”。這種品德也成爲了後世之人傳頌和學習的典範。在歷史的長河中,像季札這樣堅守誠信的事例還有很多。他們的行爲不僅爲當時的社會樹立了榜樣,也爲我們後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。誠信,如同基石一般,支撐着社會的穩定與和諧,讓人與人之間能夠建立起信任和合作。我們應當從季札的故事中汲取力量,將誠信這一美德傳承下去,讓我們的社會更加美好。 這個故事也提醒着我們,無論面對怎樣的情況,都要堅守自己的原則和承諾。哪怕遇到困難和挫折,也要像季札一樣,始終保持那份真誠和執着。因爲只有這樣,我們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加堅實,贏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。

不絕如帶-成語圖片

不絕如帶成语图片

其他成語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