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失圭撮
成語拼音
- bù shī guī cuō
不失圭撮成語解釋
- 圭撮容量詞,六慄爲一圭,十圭爲一撮。形容數量準確。
典故出處
- 《漢書·律曆志上》量多少者不失圭撮。”
成語典故
- 無
成語造句
- 他對待數據的記錄極其精細,哪怕是最微小的細節都不曾遺漏,真正做到了不失圭撮。
成語故事
- 在古代的一個國度裏,有一位非常嚴謹和認真的官員,名叫張義。
張義負責管理國家的倉庫,他對待工作可謂是一絲不苟。倉庫中存放着各種珍貴的物資和財富,每一件物品的數量和規格都必須精確記錄。
有一次,國王決定對倉庫進行一次全面的清查。其他官員們在清查過程中,或多或少都有些疏忽和不嚴謹的地方。但張義卻不同,他仔細地核對每一項物資,確保數量分毫不差。當清查結束後,國王驚訝地發現,張義所管理的區域,所有物資的記錄與實際情況完全相符,甚至精確到了最小的單位,真可謂是“不失圭撮”。
這引起了國王的極大興趣,他詢問張義是如何做到如此精準的。張義恭敬地回答道:“陛下,臣深知自己肩負的責任重大。這些物資是國家的財富,一絲一毫的差錯都可能帶來嚴重的後果。所以臣在日常工作中,始終保持高度的專注和認真,不敢有絲毫懈怠。”
國王對張義的態度和能力極爲讚賞,於是決定將更重要的事務交給他處理。而張義也沒有辜負國王的信任,無論面對多麼複雜的任務,他都能以同樣的嚴謹和精準去完成。
隨着時間的推移,張義的事蹟在國內廣泛傳播,成爲了官員們學習的榜樣。人們紛紛效仿他的認真和負責,整個國家的管理也變得更加規範和有序。
在歷史的長河中,像張義這樣以“不失圭撮”的精神對待工作的人並不少見。他們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責任的意義,爲國家和社會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。正是因爲有了這些人的堅守和努力,才使得國家能夠穩定繁榮,文明得以傳承和發展。他們的故事激勵着後人,提醒我們在任何時候都要保持對工作和責任的敬畏之心,力求做到盡善盡美,哪怕是最微小的細節也不能忽視。正如張義一樣,用“不失圭撮”的態度去對待生活中的每一件事,才能成就非凡的人生。
不失圭撮-成語圖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