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約而同
成語拼音
- bù yuē ér tóng
不約而同成語解釋
- 約相約。事先沒有約定而相互一致。
典故出處
- 《史記·平津侯主父列傳》應對而皆動,不謀而俱起,不約而同會。”
成語典故
- 中軍元帥欒書,不約而同,亦至朝門,正遇胥童引兵到來。★明·馮夢龍《東周列國志》第五十九回
成語造句
- 大家對於這個計劃的看法竟出奇地一致,在沒有提前商量的情況下,不約而同地表示了支持。
成語故事
- 在很久很久以前,有兩個諸侯國,分別是衛國和魯國。衛國的國君衛靈公是一個很有野心的人,他一直想要擴張自己的領土,而魯國則是一個相對弱小的國家。
有一天,衛靈公決定率領大軍攻打魯國。他的大臣們紛紛勸阻他,說這樣做會引起其他諸侯國的反感和警惕,但是衛靈公卻不聽。他認爲自己的軍隊強大,一定能夠輕易地打敗魯國。
魯國的國君魯定公得知了衛國的計劃後,非常驚慌。他不知道該如何應對,於是召集了大臣們商量對策。大臣們有的主張求和,有的主張抵抗,衆說紛紜,莫衷一是。
就在這時,魯國的一位名叫孔子的智者站了出來。孔子說:“衛國的國君雖然強大,但是他的行爲卻不得人心。我們可以利用這一點,發動全國人民起來抵抗。”魯定公聽了孔子的話,覺得很有道理,於是決定採納他的建議。
魯國的人民得知了國君的決定後,紛紛響應。他們自願組織起來,拿起武器,準備保衛自己的國家。與此同時,衛國的軍隊也已經逼近了魯國的邊境。
在戰爭即將爆發的前夕,發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。衛國的一位將軍突然叛變,帶領着自己的軍隊投降了魯國。這位將軍名叫王孫賈,他原本是衛靈公的心腹,但是因爲不滿衛靈公的暴政,所以決定投靠魯國。
王孫賈的叛變讓衛靈公非常震驚和憤怒。他意識到自己的計劃已經失敗,於是不得不下令撤軍。魯國的人民得知衛國撤軍的消息後,非常高興。他們紛紛涌上街頭,慶祝自己的勝利。
在慶祝勝利的人羣中,有兩個年輕人格外引人注目。他們一個叫子路,一個叫子貢。子路是孔子的弟子,子貢則是魯國的一位富商。子路和子貢原本並不認識,但是在這場戰爭中,他們卻不約而同地做出了相同的選擇。他們都選擇了勇敢地站出來,爲自己的國家和人民而戰。
戰爭結束後,子路和子貢成爲了好朋友。他們一起遊歷了許多地方,學習了許多知識和技能。他們的友誼也一直延續了下去,成爲了一段佳話。
這個故事告訴我們,當面對困難和挑戰時,我們應該勇敢地站出來,爲自己的理想和信念而戰。即使我們來自不同的地方,有着不同的背景和經歷,但是隻要我們有着共同的目標和追求,我們就能夠不約而同地走到一起,共同努力,實現自己的夢想。正如子路和子貢一樣,他們雖然身份不同,但是卻因爲對國家和人民的熱愛,而成爲了好朋友,共同爲了保衛自己的國家而奮鬥。
不約而同-成語圖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