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知輕重
成語拼音
- bù zhī qīng zhòng
不知輕重成語解釋
- 不懂得事情要緊不要緊。
典故出處
- 《呂氏春秋·本生》今世之人,惑者多以性養物,則不知輕重也。”
成語典故
- 婆子們不知輕重,說是這兩日有些病,恐不能就好,到這裏問大夫。★清·曹雪芹《紅樓夢》第一0九回
成語造句
- 他在處理這件重要事務時,完全沒有考慮到後果,如此行事,真可謂不知輕重。
成語故事
- 春秋時期,有一個諸侯國叫宋國。宋國有一位大夫名叫華元,他在宋國的政治舞臺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。
有一次,宋國與鄭國發生了衝突,雙方決定通過戰爭來解決爭端。華元作爲宋國的將領,負責率領軍隊出征。在出徵前,華元爲了鼓舞士氣,特意宰殺了許多羊來犒勞士兵。然而,在分配羊肉的時候,華元卻忽略了他的車伕羊斟。羊斟沒有分到羊肉,心中十分不滿,他覺得自己受到了輕視和侮辱。
戰爭開始後,華元坐在戰車上指揮戰鬥。當宋軍與鄭軍激烈交鋒時,羊斟心中的怨恨一下子爆發了出來。他竟然不顧戰場上的危險和大局,直接趕着馬車衝向了鄭軍的陣營。華元大驚失色,連忙問羊斟:“你這是幹什麼?”羊斟惡狠狠地回答道:“疇昔之羊,子爲政;今日之事,我爲政。”意思是說,昨天分羊肉的事情,你說了算;今天駕車這件事,我說了算。就這樣,華元因爲車伕羊斟的一時怨恨,被鄭軍俘虜,宋軍也因此遭遇了慘敗。
這個故事充分體現了不知輕重的後果。華元沒有意識到給車伕羊斟分配羊肉的重要性,他的疏忽導致了羊斟的怨恨,最終引發了一場嚴重的軍事災難。而羊斟呢,他因爲一點個人的恩怨,就不顧國家的安危和戰爭的大局,這種行爲也是不知輕重的表現。在歷史上,類似這樣不知輕重的例子還有很多。比如在楚漢相爭時期,項羽因爲驕傲自大,不懂得審時度勢,多次錯失良機,最終導致了自己的失敗。
在現實生活中,我們也常常會遇到不知輕重的人或事。有些人可能會因爲一些小事而大發脾氣,不顧場合和他人的感受;有些人可能會在工作中分不清主次,把時間和精力浪費在一些無關緊要的事情上,而忽略了重要的任務。我們應該從這些故事中吸取教訓,學會正確地判斷事情的輕重緩急,避免因爲不知輕重而給自己和他人帶來不必要的麻煩和損失。同時,我們也要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,不被個人的情緒和利益所左右,以大局爲重,做出明智的決策和選擇。只有這樣,我們才能在生活和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成績,避免像華元一樣因爲不知輕重而遭遇失敗。
不知輕重-成語圖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