布衣韋帶

成語拼音

bù yī wéi dài

布衣韋帶成語解釋

原是古代貧民的服裝,後指沒有做官的讀書人。

典故出處

《漢書·賈山傳》布衣韋帶之士,修身於內,成名於外。”

成語典故

相府開筵,常聚些布衣韋帶。★清·吳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八回

成語造句

他雖出身富貴,卻毫無驕奢之氣,平日裏總是衣着樸素,彷彿一介布衣韋帶之人。

成語故事

在很久很久以前,有一個名叫子陵的人。他生活在一個動盪的時代,雖然出身平凡,但卻有着非凡的才華和品德。 子陵自幼勤奮好學,博覽羣書,對世事有着深刻的理解。然而,他卻無意於功名利祿,更向往自由自在的生活。當時的社會,官場黑暗,許多人爲了權力和財富不擇手段,子陵對此深感厭惡。 一次偶然的機會,子陵結識了一位志同道合的朋友。他們一起遊歷山水,暢談天下大事,過着無拘無束的生活。在遊歷的過程中,子陵看到了百姓們的疾苦和無奈,他心中涌起一股強烈的責任感,想要爲他們做些什麼。 可是,他明白憑藉自己一人之力很難改變整個社會的現狀。於是,他選擇了一種與衆不同的方式,那就是用自己的言行去影響身邊的人。他穿着樸素的布衣,繫着簡單的韋帶,過着極其儉樸的生活。他以這種形象出現在人們面前,以身作則地告訴大家,真正的幸福並不在於物質的豐富,而是內心的寧靜和滿足。 隨着時間的推移,子陵的名聲漸漸傳開。許多人對他的行爲和品德表示敬佩,紛紛前來向他請教。子陵總是耐心地解答他們的問題,傳授自己的人生經驗和智慧。在他的影響下,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,追求更加純粹和有意義的人生。 當時的統治者也曾聽聞子陵的大名,多次派人邀請他入朝爲官,爲國家效力。然而,子陵卻婉言拒絕了。他深知官場的複雜和險惡,不願意捲入其中。他寧願繼續過着自己的布衣韋帶生活,用自己的方式爲社會做出貢獻。 子陵的故事在民間流傳甚廣,成爲了人們心目中的楷模。他的行爲和品德激勵着無數人,讓他們明白了在紛繁複雜的世界中,保持內心的純真和善良是多麼重要。即使沒有華麗的服飾和高貴的地位,只要擁有堅定的信念和高尚的品德,一樣可以贏得人們的尊重和敬仰。 正如《後漢書·周磐傳》中所記載:“居貧養母,儉薄不充。嘗誦《詩》至《汝墳》之卒章,慨然而嘆,乃解韋帶,就孝廉之舉。”子陵以其布衣韋帶的形象,展現了一種超越物質的精神追求,成爲了歷史長河中一顆璀璨的明珠。雖歷經歲月的滄桑,但其精神卻永遠熠熠生輝,爲後人所傳頌和敬仰。

布衣韋帶-成語圖片

布衣韋帶成语图片

其他成語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