殘編斷簡
成語拼音
- cán biān duàn jiǎn
殘編斷簡成語解釋
- 指殘缺不全的書籍。編,用來穿聯竹簡的皮條或繩子。簡,竹簡,古代用來書寫的竹片。
典故出處
- 北周·庚信《謝滕王集序啓》某本乏財用,無多作述……至如殘編落簡,併入塵埃;赤軸青箱,多從灰燼。
成語典故
- 那軍警執着火炬,照耀如同白晝,忽到這處,忽到那處,目光灼灼,東張西望,最注意的是片紅隻字,殘編斷簡。★《民國演義》第五十回
成語造句
- 在那間堆滿雜物的舊倉庫裏,偶然能發現一些如同殘編斷簡般的古老文獻,它們記載着被歲月遺忘的故事。
成語故事
- 在很久很久以前,有一個名叫張華的書生。張華家境貧寒,但他卻對知識有着無比的熱愛和執着。
張華經常四處尋找書籍來閱讀,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,他在一個破舊的閣樓裏發現了一堆被人遺忘的書籍。這些書籍已經十分破舊,有的頁面殘缺不全,有的甚至只是一些零散的紙片,簡直就是殘編斷簡。但張華卻如獲至寶,他小心翼翼地將這些殘損的書籍收集起來,帶回自己簡陋的住處。
張華深知這些殘編斷簡中蘊含着無盡的智慧和寶貴的知識,他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整理、研究它們。儘管很多內容都不完整,但他憑藉着自己的聰明才智和深厚的學識,努力去揣摩和理解其中的含義。
隨着時間的推移,張華從這些殘編斷簡中汲取了豐富的知識和思想。他開始融會貫通,將這些零碎的知識重新組合、構建,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見解和觀點。他的才華也逐漸被人們所發現和認可。
有一次,當地的一位學者聽聞了張華對這些殘編斷簡的研究成果,前來拜訪他。張華毫不吝嗇地與這位學者分享了自己的心得和體會,學者對張華的博學和深刻見解感到十分驚訝和欽佩。
後來,張華憑藉着從殘編斷簡中獲得的知識和智慧,在學術領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。他的名字也漸漸傳開,成爲了人們敬仰的學者。
張華的故事被人們傳頌開來,成爲了激勵後人的典範。他讓人們明白,即使是看似殘缺不全的事物,只要用心去發掘和探索,依然可以從中獲得寶貴的財富。就如同那些殘編斷簡,雖然它們歷經滄桑、破損不堪,但其中所蘊含的知識和智慧卻能夠穿越時空,熠熠生輝。而張華也用自己的行動告訴人們,不要輕視任何一點知識的碎片,因爲它們都有可能是開啓智慧之門的關鍵鑰匙。
在歷史的長河中,這樣的例子並不少見。許多珍貴的文化遺產和知識寶藏,都曾經歷過歲月的洗禮和磨難,變得殘缺不全。但正是有了像張華這樣的有心人,才使得這些殘編斷簡能夠重新煥發出光彩,爲人類的文明和進步做出貢獻。所以,讓我們都能像張華一樣,以敏銳的眼光和執着的精神,去發現和珍惜那些看似不起眼的殘編斷簡,從中汲取智慧和力量,不斷推動自己和社會的發展與進步。
殘編斷簡-成語圖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