蒼生塗炭
成語拼音
- cāng shēng tú tàn
蒼生塗炭成語解釋
- 塗泥淖。形容老百姓像陷入泥坑、掉進火坑那樣痛苦。
典故出處
- 《尚書·仲虺之誥》有夏昏德,民墜塗炭。”《晉書·苻丕載記》先帝晏駕賊庭,京師鞠爲戎穴,神州蕭條,生靈塗炭。”
成語典故
- 狼心狗行之輩,滾滾當道,奴顏婢膝之徒,紛紛秉政。以致社稷丘墟,蒼生塗炭。★明·羅貫中《三國演義》第九十三回
成語造句
- 戰爭一旦爆發,百姓流離失所,四處皆是哀鴻遍野的景象,真可謂蒼生塗炭。
成語故事
- 在很久很久以前,天下大亂,戰爭頻繁。各個諸侯國爲了爭奪土地和權力,相互征伐,百姓生活苦不堪言。
在這個動盪的時期,有一個強大的諸侯國,其國君野心勃勃,妄圖稱霸天下。他不斷地發動戰爭,侵略周邊的小國,將無數的百姓捲入戰火之中。戰場上,屍橫遍野,血流成河,百姓們失去了親人,失去了家園,流離失所,四處逃亡。
百姓們每天都生活在恐懼和絕望之中,他們辛勤勞作的成果被戰爭無情地摧毀,他們的生命隨時都可能被剝奪。許多人餓死、病死,整個社會陷入了一片混亂和黑暗。
在一個被戰火波及的小村莊裏,有一位名叫李義的年輕人。他目睹了戰爭給百姓帶來的巨大痛苦和災難,心中充滿了悲憤。李義決定站出來,爲百姓們爭取和平和安寧。他四處奔走,呼籲各個諸侯國停止戰爭,共同爲百姓創造一個和平的環境。
然而,他的努力並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。那些諸侯國的國君們只關心自己的利益,根本不在乎百姓的死活。李義感到無比的失望和沮喪,但他並沒有放棄。
他開始組織一些志同道合的人,一起反抗戰爭。他們用自己的行動,向世人展示戰爭的殘酷和百姓的痛苦。漸漸地,他們的行動引起了一些有識之士的關注和支持。
在這些人的努力下,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意識到戰爭的危害,紛紛加入到反對戰爭的行列中來。終於,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,一些諸侯國開始反思自己的行爲,逐漸停止了戰爭。
經過漫長的時間,天下終於慢慢恢復了和平。百姓們重新過上了安定的生活,他們感激那些爲和平而努力奮鬥的人。然而,戰爭給百姓們帶來的傷痛卻永遠無法磨滅,那段蒼生塗炭的歷史成爲了人們心中永遠的痛。
這段歷史告訴我們,戰爭從來都不是解決問題的最好方式,它只會給人類帶來無盡的痛苦和災難。我們應該珍惜和平,努力維護世界的和平與穩定,讓蒼生不再遭受塗炭之苦。只有這樣,我們才能創造一個更加美好的世界,讓人類的未來充滿希望。
蒼生塗炭-成語圖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