策名委質
成語拼音
- cè míng wěi zhì
策名委質成語解釋
- 用以指因仕宦而獻身於朝廷之事。
典故出處
- 《左傳·僖公二十三年》策名委質,貳乃闢也。”杜預註名書於所臣之策。”孔穎達疏古之仕者於所臣之人書己名於策,以明系屬之也。”
成語典故
- 遂乃彈冠筮仕,策名委質。★唐·楊炯《薛振行狀》
成語造句
- 他一心報國,決心在仕途上有所作爲,毅然策名委質,投身於國家的建設事業之中。
成語故事
- 在春秋時期,有一個名叫伍舉的年輕人,他心懷壯志,渴望在這個亂世中有所作爲。
伍舉出生在一個普通的家庭,但他自幼聰慧好學,勤奮刻苦,對治國安邦之道有着濃厚的興趣和深入的研究。他深知,要想實現自己的抱負,必須要找到一個能夠施展才華的平臺。
當時,各國之間紛爭不斷,局勢動盪不安。伍舉決定離開家鄉,去尋找一個能夠接納他、讓他一展身手的國家。他歷經艱辛,輾轉多地,終於來到了楚國。
楚國當時的國君是一位有雄心壯志的君主,他渴望招攬天下賢才,使楚國能夠在諸侯中崛起。伍舉聽聞後,覺得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,於是他決定向國君毛遂自薦。
伍舉通過各種途徑,終於見到了國君。他毫不畏懼地向國君闡述自己的見解和主張,展現出了非凡的才華和智慧。國君對伍舉的表現十分讚賞,決定給他一個機會。
伍舉深感自己遇到了明主,於是他毫不猶豫地決定“策名委質”,將自己的名字寫在竹簡上,呈獻給國君,表示自己願意全身心地效忠於楚國,爲楚國的繁榮富強貢獻自己的力量。
從那以後,伍舉憑藉着自己的才華和努力,在楚國逐漸嶄露頭角。他積極參與國家的各項事務,爲楚國出謀劃策,排憂解難。他的建議和舉措得到了國君的認可和支持,楚國也在他的努力下逐漸變得強大起來。
在伍舉的一生中,他始終堅守着自己當初“策名委質”的承諾,不離不棄地爲楚國效力。他的事蹟也成爲了後世人們傳頌的佳話,激勵着無數有志之士爲了自己的理想和信念而努力奮鬥。
在歷史的長河中,“策名委質”這個成語也流傳了下來,它代表着一種堅定的忠誠和奉獻精神。無論是在古代還是在現代,那些爲了國家、爲了民族、爲了理想而義無反顧地奉獻自己的人們,都在用實際行動詮釋着這個成語的深刻內涵。他們如同伍舉一樣,成爲了時代的脊樑,爲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。
策名委質-成語圖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