朝令夕改

成語拼音

zhāo lìng xī gǎi

朝令夕改成語解釋

早晨發佈的命令,晚上就改了。比喻經常改變主張和辦法,一會兒一個樣。

典故出處

漢·鼂錯《論貴粟疏》賦斂不時,朝令而暮改。”《漢書·食貨志上》急政暴虐,賦斂不時,朝令而暮改。”

成語典故

政策要力求相對地穩定,不能朝令夕改。

成語造句

政府在制定政策時,應該充分調研和論證,切不可像有些地方那樣朝令夕改,讓民衆無所適從。

成語故事

在歷史的長河中,有這樣一個時期,局勢動盪,政令頻出。 那時,有一個國家正處於內憂外患之中。新上任的君主一心想要改變國家的困境,於是迫不及待地頒佈了一系列的政令。他雄心勃勃,希望能迅速看到成效。 一開始,他下令減輕百姓的賦稅,百姓們聽聞後無不歡呼雀躍,對未來充滿了希望,積極投入到生產勞作中。然而,沒過多久,君主在一些大臣的建議下,又突然改變了主意,認爲減輕賦稅會影響國家的財政收入,於是又頒佈了新的政令,恢復了原來的賦稅水平。百姓們頓時感到困惑和失望,但也只能無奈接受。 接着,君主爲了增強軍隊的實力,宣佈要大規模徵兵。年輕人們紛紛響應號召,準備爲國家效力。可是,還沒等徵兵工作正式開展,君主又在另一些大臣的遊說下改變了想法,覺得此時徵兵會影響農業生產,於是再次更改政令,取消了徵兵計劃。這讓那些滿懷熱情的年輕人不知所措,國家的軍事準備也陷入了混亂。 如此朝令夕改的情況不斷髮生,大臣們也逐漸感到無所適從。他們不知道該如何執行君主的政令,因爲往往前一天剛接到的命令,第二天就可能被推翻。國家的各項事務都因爲這種頻繁的政令變動而停滯不前,甚至出現了倒退的跡象。 歷史上,這樣的例子並不鮮見。《漢書》中就曾記載:“政出多門,朝令夕改,民無所措手足。”正如這個國家的遭遇一樣,朝令夕改會讓民衆失去信心,讓整個社會陷入混亂。它不僅無法有效地解決問題,反而會製造更多的麻煩和不穩定因素。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,政令的制定和實施應該經過深思熟慮和充分的論證,不能僅憑一時的衝動或他人的片面建議就輕易做出決定。一旦政令頒佈,就應該保持相對的穩定,給民衆和社會一個適應的過程。否則,朝令夕改只會讓國家陷入困境,難以實現真正的發展和進步。我們應當從歷史中吸取教訓,以更加審慎和負責的態度來對待政令的制定和執行,爲國家和人民的福祉奠定堅實的基礎。

朝令夕改-成語圖片

朝令夕改

其他成語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