秤薪而爨
成語拼音
- chēng xīn ér cuàn
秤薪而爨成語解釋
- 薪柴;爨燒火煮飯。比喻只注意小事,不從大處着眼。
典故出處
- 《淮南子·泰族訓》稱薪而爨,數米而炊,可以治小而未可以治大也。”
成語典故
- 積財聚谷,日不暇給。真個是數米而炊,稱柴而爨。★明·馮夢龍《警世通言》卷五
成語造句
- 我們做事要目光長遠,不能像那些短視之人,只知道秤薪而爨,完全不考慮未來。
成語故事
- 在很久很久以前,有一個名叫李三的人。他生活在一個並不富裕的小村落裏。
李三家中雖然有幾畝薄田,但收成也僅夠維持基本的生計。他平日裏非常節儉,總是想盡辦法節省每一分資源。
有一年,莊稼的收成並不是很好,李三開始爲日後的生活擔憂起來。他每天都在思考如何更好地分配家中有限的物資。有一天,他突然覺得每次做飯的時候用的柴禾好像有點多,於是他想出了一個自以爲很聰明的辦法,那就是“秤薪而爨”。
他開始認真地用秤去稱每次做飯要用的柴禾,精確到每一兩。他覺得這樣可以嚴格控制柴禾的使用量,避免浪費。然而,這樣的做法卻帶來了一些意想不到的問題。有時候因爲過於在意柴禾的重量,導致火候不夠,飯煮得半生不熟。家人對此頗有怨言,但李三卻固執地認爲自己的做法是正確的。
隨着時間的推移,這種“秤薪而爨”的行爲不僅沒有讓李三的生活變得更好,反而讓他陷入了困境。他因爲過度關注一些微小的細節,而忽略了更重要的事情。就如同歷史上的一些例子,比如《淮南子·泰族訓》中曾提到:“故九州不可頃畝也,八極不可道里也,太山不可丈尺也,江海不可鬥斛也。”如果一味地斤斤計較,就會像李三一樣,失去對大局的把握。
李三的故事漸漸在村落裏傳開,人們開始反思這種過於算計的行爲。大家意識到,在生活中有時候需要有一定的靈活性和大局觀,不能僅僅侷限於眼前的蠅頭小利。而李三也終於認識到自己的錯誤,他明白了節省固然重要,但不能因此而失去了生活的質量和樂趣。
從那以後,李三不再執着於“秤薪而爨”,而是學會了合理地安排生活中的各項事務,在保證生活基本需求的前提下,也懂得了享受生活的美好。這個小村落也因爲李三的轉變而變得更加和諧,人們更加明白了在生活中需要找到平衡和適度,不能走極端。
秤薪而爨-成語圖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