齒弊舌存

成語拼音

chǐ bì shé cún

齒弊舌存成語解釋

指剛者易折,柔者難毀。

典故出處

語出漢·劉向《說苑·敬慎》老子曰‘夫舌之存也,豈非以其柔耶?齒之亡也,豈非以其剛耶?’”

成語典故

齒弊舌存,含垢藏疾。★北齊·顏之推《顏氏家訓·勉學》

成語造句

人生在世,歷經風雨,往往是那些看似柔弱的得以留存,就像齒弊舌存一般,強硬者未必能走到最後。

成語故事

在很久很久以前,春秋時期有一位智者,名爲常樅。 常樅年事已高,一生充滿了智慧和閱歷。一天,他的學生老子前來探望他。老子看着老師虛弱的樣子,心中滿是擔憂和不捨。 常樅看着老子,微微一笑,然後張開嘴巴,讓老子看他已經殘缺不全的牙齒。老子有些疑惑地看着老師,不明白老師此舉的用意。常樅緩緩地說:“你看,我的牙齒都已經掉光了,這就好比剛強的東西往往不能長久,在時間的磨礪下容易受損。” 接着,常樅又伸出舌頭,讓老子看他依然靈活的舌頭。他繼續說道:“而舌頭看似柔軟,卻能一直存在。這正說明了柔弱反而能夠長存,剛強反而容易折損的道理啊。”老子聽後,陷入了沉思。 在那個時代,各國紛爭不斷,人們都崇尚武力和剛強,試圖用強硬的手段去爭奪霸權和利益。然而,常樅卻用這簡單而深刻的道理告訴老子,有時候柔弱並非是弱小,而是一種智慧的生存方式。 老子深深領悟了老師的教誨,他開始明白在複雜的世事中,不能一味地追求剛強,而要懂得以柔克剛。正如水一般,看似柔弱無比,卻能穿石,能包容萬物。 歷史的長河中,這樣的例子也屢見不鮮。許多強大的勢力在強硬的擴張和爭鬥中逐漸衰敗,而那些看似弱小卻懂得靈活應變、以柔克剛的力量反而能夠在艱難的環境中生存下來並發展壯大。 齒弊舌存這個道理,不僅僅適用於國家之間的關係,在個人的生活中也有着重要的啓示。我們在面對困難和挑戰時,不一定要用強硬的方式去對抗,有時候運用智慧和耐心,採取柔和的策略,反而能夠更好地解決問題,實現自己的目標。 常樅的智慧通過老子得以傳承和發揚,成爲了中國哲學思想中的一顆璀璨明珠。這個看似簡單的道理,卻蘊含着無盡的智慧和力量,讓後人在漫長的歲月中不斷思考和領悟,指引着人們走向更加和諧、智慧的人生道路。 時至今日,“齒弊舌存”的故事依然被人們傳頌着,提醒着我們要在剛強與柔弱之間找到平衡,用智慧和謀略去應對生活中的種種境遇。

齒弊舌存-成語圖片

齒弊舌存成语图片

其他成語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