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處進退

成語拼音

chū chǔ jìn tuì

出處進退成語解釋

指出仕或隱退。

典故出處

宋·王安石《祭歐陽文忠公文》功名成就,不居而去,其出處進退,又庶乎英魄靈氣,不隨異物腐散,而長在乎箕山之側與穎水之湄。”

成語典故

惟一錢莫名,無所運動,出處進退,頗令此心難決耳!★清黃輔辰《戴經堂日鈔》

成語造句

人生在世,面對各種境遇,需謹慎思量自己的出處進退,方能少些遺憾。

成語故事

在歷史的長河中,有這樣一位人物,他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,其經歷完美地詮釋了“出處進退”的深刻含義。 他便是范蠡。春秋時期,范蠡輔佐越王勾踐,爲其出謀劃策,歷經艱難困苦。在勾踐被吳國打敗後,范蠡不離不棄,伴隨勾踐一同在吳國爲奴,忍受着種種屈辱。在這段艱難的歲月裏,范蠡始終保持着堅定的信念和智慧,爲勾踐謀劃着復國之計。 經過多年的臥薪嚐膽,勾踐終於成功復國,並且大敗吳國。此時的范蠡面臨着重要的抉擇,是繼續留在勾踐身邊享受榮華富貴,還是選擇急流勇退。他深知勾踐此人可共患難卻難同富貴,而且功高震主往往會帶來危險。於是,范蠡毅然決然地選擇了退隱,放棄了功名利祿,帶着家人悄然離去。 范蠡的這一退,展現了他對“出處進退”的精準把握。他明白何時該進,何時該退,不被眼前的利益所迷惑。離開朝廷後,范蠡開始了經商之路。憑藉着他的智慧和謀略,很快便積累了鉅額財富,成爲了富甲一方的人物。然而,他並沒有被財富衝昏頭腦,當他看到當地百姓生活困苦時,又慷慨解囊,幫助他們改善生活。 在范蠡的一生中,他很好地平衡了進與退的關係。他在國家危難之時挺身而出,積極進取,爲國家的復興做出了巨大貢獻;而當功成名就之時,又能明智地選擇退出,避免了可能出現的災禍。他的故事成爲了後世許多人學習和借鑑的典範。 歷史上還有許多人物,他們在面對“出處進退”時有着不同的表現。有的人爲了權力和地位,一味地追求進取,卻不知何時該停下腳步,最終落得個悲慘的下場;而有的人則過於保守,不敢進取,白白錯失了許多機會。只有像范蠡這樣,能夠根據不同的情況和形勢,靈活地把握進與退的尺度,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加順暢和成功。 “出處進退”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詞語,更是一種人生智慧的體現。它告訴我們要懂得審時度勢,在合適的時機做出正確的選擇。無論是在事業上還是生活中,我們都應該學會這種智慧,從而更好地應對各種挑戰和機遇,書寫出屬於自己的精彩人生篇章。讓我們以史爲鑑,汲取古人的智慧,在出處進退中尋找屬於我們的平衡與成功。

出處進退-成語圖片

出處進退成语图片

其他成語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