楚越之急
成語拼音
- chǔ yuè zhī jí
楚越之急成語解釋
- 以之泛指面臨外敵入侵,國事危急。
典故出處
- 春秋時楚越兩國先後遭吳入侵。
成語典故
- 無
成語造句
- 在這艱難時刻,他毫不猶豫地伸出援手,解決了大家面臨的困境,其行爲如同化解了楚越之急。
成語故事
- 在春秋時期,楚國和越國是兩個實力較爲強大的諸侯國。
楚國地處南方,地域廣闊,資源豐富,兵強馬壯。而越國則位於東南沿海一帶,有着獨特的地理優勢和文化傳統。
有一段時間,楚國國內發生了一些動盪,一些心懷叵測的大臣試圖謀權篡位,導致國內局勢不穩。與此同時,越國見楚國似乎有機可乘,便蠢蠢欲動,準備趁機對楚國發動攻擊,想要擴張自己的領土和勢力。
楚國的國君察覺到了越國的企圖,深知這是關乎國家存亡的關鍵時刻。他緊急召集大臣們商議對策,大家都感到形勢十分危急。其中一位智慧的大臣站出來說:“如今我們面臨楚越之急,必須迅速採取行動,穩定國內局勢,同時加強國防,抵禦越國的入侵。”
國君聽取了大臣的建議,一方面着手平定國內的叛亂,嚴懲那些心懷不軌的大臣,以穩定民心;另一方面積極整軍備戰,加強邊境的防禦力量。
楚國的百姓們也深知國家正處於危難之中,紛紛團結起來,有錢出錢,有力出力,支持國家度過難關。
越國這邊,越王在準備進攻楚國的過程中,一些大臣提出了不同的意見。他們認爲楚國雖然暫時出現了問題,但畢竟實力雄厚,不可小覷。此時貿然進攻可能會給越國帶來巨大的風險。然而,越王被野心矇蔽了雙眼,執意要發動戰爭。
當越國的軍隊氣勢洶洶地向楚國進發時,楚國早已做好了充分的準備。楚國的軍隊在邊境嚴陣以待,利用地形優勢和精良的武器裝備,給予越國軍隊迎頭痛擊。越國軍隊遭遇了頑強的抵抗,傷亡慘重,進攻受挫。
經過一番激烈的戰鬥,越國不得不撤退。而楚國在成功抵禦了越國的攻擊後,國內局勢也逐漸穩定下來。
這次事件讓楚國和越國都深刻認識到,在面對複雜的局勢時,必須保持清醒的頭腦和謹慎的態度。不能因爲一時的利益或衝動而做出錯誤的決策,否則將會帶來嚴重的後果。
“楚越之急”這個成語便由此而來,它提醒着後人,在面對緊急而關鍵的情況時,要冷靜應對,權衡利弊,採取正確的行動,以保障國家和人民的利益。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,只有這樣,才能在風雲變幻的世界中立足和發展。
楚越之急-成語圖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