觸目興嘆
成語拼音
- chù mù xīng tàn
觸目興嘆成語解釋
- 看到某種情況而引起感嘆。
典故出處
- 明·李贄《焚書·雜述·雜說》一旦見景生情,觸目興嘆。”
成語典故
- 無
成語造句
- 看到那些因貧困而失學的孩子,人們不禁觸目興嘆,感慨教育資源分配的不均。
成語故事
- 在歷史的長河中,有這樣一個故事。
在很久很久以前,有一個繁榮昌盛的國家。這個國家的君主英明睿智,百姓們安居樂業。然而,隨着時間的推移,一些問題也逐漸浮現出來。
宮廷中的一位大臣,名叫李明。他心懷壯志,一心想要爲國家做出更大的貢獻。一日,李明在城中視察,他看到了許多讓他觸目驚心的景象。街道上雖然依舊熱鬧,但他卻注意到一些貧困的百姓生活艱難,衣不蔽體,食不果腹。一些房屋年久失修,搖搖欲墜。而在城中的一些角落,垃圾堆積如山,散發着難聞的氣味。
李明心中涌起一股難以言喻的悲哀,他不禁停下腳步,觸目興嘆。他想起了國家曾經的輝煌,那時的百姓們都過着富足的生活,處處洋溢着歡樂與祥和。可如今,這一切似乎都在慢慢消逝。
他回到宮廷後,立刻向君主進言,詳細地描述了他所看到的一切。君主聽後,也陷入了沉思。他意識到國家的發展已經出現了偏差,必須採取行動來改變這一現狀。於是,君主下令對貧困百姓進行救助,同時加大對基礎設施的建設和維護力度。
李明也積極投身到這一系列的改革行動中,他四處奔走,努力協調各方資源。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,城中的景象有了明顯的改善。貧困百姓的生活得到了保障,房屋得到了修繕,街道也變得乾淨整潔。
然而,李明知道這只是一個開始,要讓國家真正回到繁榮昌盛的軌道,還需要持續不斷的努力。他繼續關注着國家的每一個角落,隨時準備爲國家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。
這個故事告訴我們,當我們看到問題時,不能視而不見,而應該像李明一樣觸目興嘆後,積極採取行動去改變現狀。只有這樣,我們才能讓社會不斷進步,讓國家更加繁榮富強。歷史上也有許多這樣的例子,當一個國家或社會面臨困境時,總有那些有識之士挺身而出,以堅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去推動變革,爲國家和人民創造更美好的未來。我們應當從這些故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,勇於面對挑戰,爲實現自己的理想和目標而努力奮鬥。
觸目興嘆-成語圖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