穿鑿附會
成語拼音
- chuān záo fù huì
穿鑿附會成語解釋
- 穿鑿把講不通的硬要講通;附會把不相干的事拉在一起。把講不通的或不相干的道理、事情硬扯在一起進行解釋。
典故出處
- 宋·洪邁《容齋續筆·義理之說無窮》卷二用是知好奇者欲穿鑿附會固各有說雲。”
成語典故
- 但在解釋經文的時候,卻往往一個字一個字的咬嚼;這一咬嚼,便不顧上下文穿鑿附會起來了。★朱自清《經典常談·春秋三傳第六》
成語造句
- 對於這件事,他給出的解釋毫無依據,純粹是穿鑿附會,讓人難以信服。
成語故事
- 在很久以前,有一個名叫張華的書生,他勤奮好學,一心想要在學問上有所建樹。
張華對各種經典著作都進行了深入的研究,但隨着時間的推移,他漸漸陷入了一種誤區。他在解讀經典時,常常過度發揮自己的想象和猜測,強行將一些原本沒有關聯的內容聯繫在一起,進行穿鑿附會的解釋。
有一次,張華在研究一部古老的典籍時,看到其中有一段模糊不清的文字描述。他沒有去查閱更多的資料或者請教他人,而是憑藉自己的主觀臆斷,編造出了一個複雜而離奇的故事來解釋這段文字。他的這種解讀方式引起了一些學者的質疑,但張華卻堅信自己的理解是正確的。
隨着張華的名聲漸漸傳開,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他的研究成果。然而,一些真正有學識的人卻看出了他的問題。他們指出張華的解讀往往缺乏足夠的依據,只是在憑空想象和強行拼湊。
有一位資深的學者找到張華,誠懇地對他說:“你這樣的穿鑿附會,會誤導很多人,也會損害經典的真正價值。我們應該以嚴謹的態度和科學的方法去研究經典,而不是隨意地進行猜測和附會。”
張華聽了之後,一開始並不以爲然,他認爲自己的見解是獨特而有價值的。但隨着時間的推移,他開始反思自己的行爲。他意識到自己的確在解讀經典時過於隨意和主觀,沒有充分考慮到歷史背景和原作者的意圖。
於是,張華決定重新審視自己的研究方法,他開始更加註重證據和邏輯,不再輕易地進行穿鑿附會的解讀。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,他的研究水平有了顯著的提高,也得到了更多學者的認可和尊重。
這個故事告訴我們,在追求知識和真理的道路上,我們不能像張華最初那樣進行穿鑿附會,而應該秉持着客觀、嚴謹的態度,依據可靠的資料和合理的推理來進行分析和研究。只有這樣,我們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識的精髓,避免走入誤區和歧途。正如《漢書·儒林傳》中所說:“諸儒爲之語曰:‘無說《詩》,匡鼎來;匡說《詩》,解人頤。’”我們應該以正確的方式去解讀經典,而不是隨意地穿鑿附會,以免貽笑大方。
穿鑿附會-成語圖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