吹垢索瘢

成語拼音

chuī gòu suǒ bān

吹垢索瘢成語解釋

猶言吹毛求疵。

典故出處

清·葉適琯《吹網錄·亭林年譜有沿誤處》石州此譜爲二百年來僅有之作,餘非敢咱們垢索瘢,正以其大體既醇,更願爲去微瑕以歸粹美耳。”

成語典故

成語造句

他對別人的作品總是過分挑剔,甚至到了吹垢索瘢的程度,這種態度實在不利於交流與進步。

成語故事

在很久很久以前,有一個國家,國內有一位官員名叫李苛。 李苛此人,心胸狹隘,嫉妒心極強。他在官場中,總是對那些才能出衆、受到衆人誇讚的同僚們心懷不滿。無論他人做了什麼事情,他都能從中挑出毛病,吹毛求疵。 有一次,一位名叫張賢的官員因爲出色地完成了一項重要任務,得到了國王的讚賞和獎勵。李苛知道後,心中的嫉妒之火熊熊燃燒。他開始仔細調查張賢在完成任務過程中的每一個細節,試圖找到可以詆譭他的地方。 經過一番“努力”,李苛終於找到了一個所謂的“漏洞”。他立刻在朝堂上向國王進言,誇大其詞地說張賢在處理事情時存在諸多問題,完全是靠着運氣才完成任務的。然而,國王是一位明智的君主,他深知張賢的能力和爲人,並沒有輕易相信李苛的話。 但李苛並不甘心,他繼續吹垢索瘢,對張賢的其他事情也開始雞蛋裏挑骨頭。他四處散播謠言,說張賢品德有虧,行爲不端。這讓張賢陷入了困境,名譽也受到了很大的損害。 然而,張賢並沒有因此而沉淪。他憑藉着自己的智慧和堅定的信念,努力證明自己的清白和能力。最終,真相大白,人們看清了李苛的醜惡嘴臉。 李苛的這種行爲在歷史上也並非個例。正如《後漢書·杜林傳》中所記載的那些小人,他們總是“吹毛求疵,疵瑕纖微,或有乘謬,方之於懷”。這種吹垢索瘢的行爲不僅傷害了他人,也破壞了整個社會的和諧與穩定。 在現實生活中,我們也應該警惕這種吹垢索瘢的心態和行爲。我們不能總是無端地挑剔別人,而應該以寬容和理解的態度去看待他人。只有這樣,我們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,共同營造一個和諧、美好的世界。同時,我們也要學會保護自己,不被那些心懷惡意的人所傷害,堅定地走自己的路,用實際行動證明自己的價值。

吹垢索瘢-成語圖片

吹垢索瘢

其他成語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