詞不逮理

成語拼音

cí bù dài lǐ

詞不逮理成語解釋

詞言語,詞句。逮到;及。指說話、寫文章時所用的詞句不能充分、確切表達出思想感情。

典故出處

南朝·梁·王僧孺《太常敬子任府君傳》少孺(枚乘)速而未工,長卿(司馬相如)工而未速,孟堅(班固)辭不逮理,平子(張衡)意不及文。”

成語典故

成語造句

他在論述觀點時邏輯混亂,常常讓人感覺其所言辭不逮理,難以令人信服。

成語故事

在很久很久以前,有一個名叫張華的年輕人。張華自幼聰慧,勤奮好學,一心想要在學問上有所建樹。 他飽讀詩書,對各種知識都有着濃厚的興趣和深入的研究。然而,隨着年齡的增長,張華逐漸發現自己在表達觀點和闡述道理時,有時會顯得力不從心。 有一次,張華參加了一場文人雅士的聚會。在聚會上,大家高談闊論,各抒己見。張華心中也有許多深刻的見解和想法,但當他試圖表達出來時,卻發現自己的言辭總是無法準確地傳達出他內心的意思,顯得有些詞不逮理。 這讓張華感到非常苦惱和困惑。他開始反思自己的不足之處,意識到自己雖然有豐富的知識儲備,但在語言表達能力上還需要進一步提高。於是,張華更加刻苦地鑽研修辭和表達技巧,不斷地練習如何用恰當的言辭來闡述複雜的道理。 他遍尋古籍經典,從古代先賢的著作中汲取智慧和經驗。張華髮現,在歷史上有許多傑出的人物,他們能夠用簡潔而有力的語言表達出深刻的思想。例如,孔子的言論言簡意賅,卻蘊含着無盡的智慧;孟子的雄辯滔滔,讓人折服。 張華以這些先賢爲榜樣,努力提升自己的表達能力。經過長時間的努力和磨練,張華終於在言辭表達上取得了顯著的進步。 後來,張華有機會參與了一場重要的學術辯論。在辯論中,他憑藉着自己精湛的表達能力和深厚的知識底蘊,條理清晰地闡述了自己的觀點,讓衆人對他刮目相看。 從那以後,張華更加註重言辭與道理的契合,不斷完善自己。他也明白了,僅有豐富的知識是不夠的,還需要能夠準確地將知識傳達出來,做到詞能達意,理能服人。張華的故事也提醒着我們,在追求學問和真理的道路上,不僅要注重內在的積累,還要不斷提升自己的表達能力,這樣才能更好地與人交流和分享自己的見解,避免詞不逮理的尷尬。

詞不逮理-成語圖片

詞不逮理

其他成語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