詞窮理屈
成語拼音
- cí qióng lǐ qū
詞窮理屈成語解釋
- 指理由虧屈,無話可說。
典故出處
- 宋·蘇軾《論河北京東盜賊狀》切詳按問,自言皆是;詞窮理屈,勢必不免。”
成語典故
- 馮永祥給馬慕韓這麼一追問,有點詞窮理屈,尷尬地瞪着兩隻眼睛。★周而復《上海的早晨》第四部
成語造句
- 在這場激烈的辯論中,他逐漸失去了條理和依據,最終變得詞窮理屈,無法再爲自己的觀點進行有力的辯護。
成語故事
- 在古代有一個名叫張華的秀才,他自恃才高,常常在衆人面前誇誇其談,覺得自己無所不知。
有一次,張華與一位名叫李賢的學者一同參加一個聚會。在聚會中,衆人談論起了一個頗爲複雜的學術問題。張華立刻口若懸河地發表起自己的觀點,然而他的觀點卻存在許多漏洞和不合理之處。李賢在一旁靜靜地聽着,心中已然察覺到張華的錯誤。
當張華終於停下話語後,李賢不慌不忙地開始闡述自己的見解。他引經據典,從多個角度詳細地分析了問題,每一句話都有理有據,令人信服。隨着李賢的講述,張華的臉色漸漸變得難看,他發現自己之前的言論在李賢的分析面前顯得如此蒼白無力。
衆人也紛紛點頭,對李賢的觀點表示贊同。張華意識到自己的錯誤,想要反駁,卻發現自己根本無話可說,他詞窮了,不知該如何爲自己辯解。此時的他,真正體會到了什麼叫詞窮理屈。
這件事情之後,張華深刻地反思了自己的行爲。他意識到自己不能再盲目自信,而應該更加踏實地去學習和研究。從此,張華收起了自己的傲慢,虛心向他人請教,努力提升自己的知識水平。
這個故事告訴我們,在面對問題和爭論時,我們不能僅僅憑藉自己的主觀臆斷和誇誇其談,而應該有真才實學和充分的論據。否則,當遇到真正有學識的人時,就很容易像張華一樣變得詞窮理屈。我們要保持謙遜的態度,不斷學習和積累,這樣才能在各種場合中游刃有餘,而不是陷入尷尬的境地。同時,我們也要學會傾聽他人的觀點和意見,不要固執己見,只有這樣,我們才能不斷進步,更加全面地認識世界。
詞窮理屈-成語圖片